第59章 交流会(第1/2 页)
何夏没想到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会过来旁听。
还不知道从哪里拖了两张凳子坐在教室后面,班主任在旁边站着,倒像两位女士的保镖。
何夏俏皮地说:“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先抛块砖,引出白玉。”
“语文能讲的东西太多了,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下阅读理解,想先问一下同学们,阅读理解方面,大家有哪些不清楚的。”
何夏真诚地询问,也好挑大家感兴趣的讲,不浪费彼此的时间。
“不理解作者的意思。”
“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不会总结。”
“写满了老师不给分。”
……
何夏等大家踊跃发言得差不多了,学着班主任清清嗓子,点点头:“大家说的也是我之前常犯的错误,很多同学答题的时候看文章似懂非懂,或者能看懂,答题的时候写不到重点,导致失分。”
“首先咱们班同学的基础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能看懂文章的内容,但是为什么答不出来,是没有去揣摩出题人的思路。”
“做阅读理解,不要过度分析作者的心境。”
“举个例子,比如我写,中考那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很多同学都喜欢写这样的开头,写作文嘛,交代下时间背景,也凑凑字数。”
同学们领悟地一笑,何夏不要太懂他们了。
“但是。”何夏话音一转 ,“出题人希望看到的答案是什么,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中考悲凉的气氛、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和复杂的心情、与即将到来的美好假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何夏高中的时候常听到的一个梗,为了方便和拉近距离,何夏把高考换成了中考。
这一番话,逗笑了大家,注意力也就更集中了。
“当然,大家一定要在每一小点前面加上数字序号,这样老师就能清晰明了地看到你的得分点。”
“很多同学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想得太少,我出现的问题是想得太多,因为我喜欢哪个作者我就喜欢课后去买他的书看,拿我喜欢的大大朱自清举个例子,他的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写景游记、写人抒情、社会题材、还有表现生活情趣的。”
底下的同学纠正:“四类。”
何夏不好意思地道歉:“对不起,口误了,因为我事先去了解过这个作者的生平,他是在国家成立之前去世的,所以我看到他的很多作品,答题的时候就自作聪明地往他的生平背景套,比如他有一篇表现生活情趣的作品,叫作《看花》,人家真的是看花,我答什么乐景衬哀情,这不就离题了嘛。”
“人家就真的只是看个花而已,文人的生活也是很有情趣的,像古代文人,他们没有手机电脑,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是人家也有自己的休闲生活,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是到小乡村拜访朋友,还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明古人生活的乐趣,平时可以多看看古诗文,先自己理解,不懂再去看注译。”
“不好意思,刚刚跑题了,还是回到阅读理解,我们要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一定不要过分解读,而是要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还有同学说,自己知道意思但是写不出答案,这是不会总结。”
“阅读理解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有答题模板,当然,这个只是小技巧,并不是一劳永逸,平时还是要多读书的。”
“比如,让你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答案无外乎以下几种。”
“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
3、形式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吸引读者都可以;
4、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主题
5、与文章首尾呼应之类的。”
……
两个小时,何夏一个人就讲了一个多小时,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英语老师虽然英语教得好,但是也才大学毕业没多久,觉得何夏这样稳的台风,是个做教师的好苗子。
语文老师也在点头,等周旭他们开始分享数学解题思路的时候都没走。
因为何夏讲的是确确实实的干货,到后面就很热闹,大家很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再藏私。
一班的同学笔记上的字迹已经向草书进化,手抄得酸疼。
何夏听别的同学讲,也觉得收获颇丰。
到最后其他班下课了,一班一点下课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