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此生自知情缘尽(四)(第1/3 页)
岳中影虽然剑法精妙,剑气纵横,但长剑虽长,亦不长三尺有余,剑气虽盛,却也只在剑尖数寸之处。
五僧指力虽难及远,一指点出,只亦不过数尺,但每招变化,只在指尖寸许转动,不若岳中影,剑势再快,手腕翻转,总也在数寸范转,是以岳中影每变一招,五僧便已经连点三四指,一慢一快,优劣便见。
只斗得半刻,岳中影长剑便已经被压在数尺方圆,只能紧守门户,以心五僧指力透入,想要伤敌,却是千难万难。
岳中影只觉得身上压力越来越盛,不自知间,竟然生出一丝绝望之心,只料此番绝难救出董云楚来。他一身孤苦,四海漂泊无依,自在蝴蝶泉畔邂逅董云楚,互生情愫,只道两人理所当然鸳盟相谐,可度此生。
哪料道自己感念段思平高义,追随其后,虽然多遇坎坷,却一直左右摇摆不定,一面想助段思平以成大业,一面又觉世事凶险,退意萌生,只因这优柔不决,终使董云楚身陷绝境,美梦将破。
他虽然奋力抗争,未敢言退,但此时被五僧所困,进退不得,眼见自救尚不可得,何况董云楚乎。重压之下,一股痛楚难寻排遣,便如此时困境难脱一般,希望渐消,绝望渐增,却不知心魔自此而生。
佛教经曰: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五僧此时所运阵法,便是此意,五僧指力虽强,却只是困住岳中影,并不着意伤敌,而只是诱敌,激发对敌者自身心魔,使其不能自救,终败于自己。
自度之法,惟以澄心静虑,心无杂念,方可以寂静之心,默察阵法破绽,然而岳中影陡遇此重压,自觉难以脱困,一生遭遇,便纵至沓来,不断的涌上心头,更莫说什么摒除杂念,眼见的剑法之中破绽越来越大,长剑越来越不由自己控制,几番这下,几欲不由自主的狂舞起来,纵算是五僧不出杀手伤他,他也要自己伤在自己的长剑之下。
陡然之间,岳中影心中痛苦、绝望、怨恨、忿懑、悔恨,各种心情纷涌而至,再也忍耐不住,指力横之间,忽然仰天一声长长的悲啸,那啸声似是在控诉,又似在悲泣,包含着无尽的伤痛,包裹着无究的悲悯,直冲上九宵之中。
皇宫之中,数千包围他的侍卫,也因这一声长啸,触动心绪,谁人无恨,谁人无叹,谁人没有过苦难与艰辛,谁人没有至爱和亲人,被他这一声长啸,尽数引发出来,一时间长枪尽垂,弓弦尽懈。
便在此时,五僧密如蛛网的劲气,忽然之间一滞,却是渡难双指微错,竟然不由自主的一指射向渡厄,渡厄正全力施为,围攻岳中影,哪知道渡难会突然向自己出手,冷不防之下,左肩中指,不由得一惊,叫道:“师兄,你怎么了?”
渡难心头一阵烦乱,双指乱挥,不知何指。原来,五僧所使这心魔大阵,本意便是以自己的澄静之思,以攻敌之烦闷之情,激其心魔自生,使其不能自度,终致败于自己之手。然而欲使阵法威力尽现,施阵者亦不断与自身心魔相较。
渡难等五僧,皆出段氏一族,段氏自百年前中道衰落,便不断有杰出子弟,立志重显段氏基业,然而南诏世代君主,皆暴虐昏乱,忠奸不明,愚贤不识,段氏子弟,虽欲尽忠,却始终无门,无一不抑郁消沉,或有大志未伸而逝者,或有悔然大悟皈依者,渡难年轻时名满南诏,自谓可光段氏荣耀,哪料道亲见南诏覆灭,无能为力,最终心灰意懒,出家崇圣寺。
自以为三十年来的勤修,已经将素日的志向,尽数消灭,哪料道此时便岳中影这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啸声所激引,三十来来,强压下去的大志未伸之恨,猛地里突然又泛上心头,心魔大盛,原本伏魔之意,荡然无存,心魔反较岳中影更盛三分,出招收招,立时不能自己,竟向渡厄诸僧攻去。
渡厄诸僧,出家虽晚,但尽是幼年皈依,赤之之心,反较渡难更盛,更可降住自己心魔。
岳中影一身长啸,愤闷之意得到宣泄,虽然心中仇怨未减半分,但一身武功却未减,猛然觉得五僧阵势大异,自身蕴含的潜能立时暴发出来,长剑如虹,只取渡难。
渡难一指正指向渡痛,不及回救,只觉得一阵剧痛,接着便是渡痛等四僧一阵惊呼,神智立醒,却见岳中影长剑挥落,正中渡难手腕。
血肉之躯,怎敌宝剑之利,手腕立时被岳中影切了下来。
渡痛手腕被断,凝在手臂间的劲力立时反噬,直攻他心脉。
气血不归,猛然间涌上咽喉,扑得一声,直喷出来。
岳中影一经脱困,直冲入众侍卫之中。
他受了此阵激引,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