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真实的朱标与朱元璋 > 第246章 豪商

第246章 豪商(第1/3 页)

目录
最新仙侠小说小说: 小林修行记恶灵缠绕踏天之路!曦空穹域修仙界的二道贩子天上掉下一个小神仙九世仙恋绝世魔医,神帝别追穿越自救修仙长生从打拳开始渊轩梦朝夕寻道慑神剑仙影谜踪综影视:云栖眠花卧柳之万世轮回君所何求武侠:迎娶徐渭熊,陪嫁青鸟红薯陈宇的七年之痒戮战

蒋瓛不敢接朱标的话,只是默默听着。

见朱标示意后,他方才继续说道:“陛下处置江浙世家之时,江浙百姓见陛下收拢织机,征召织工。因此民间便有天子不喜百姓豪奢,不准江浙百姓着丝的流言传出。”

“适时,丝绸、华布价格低贱,富裕之家争相出售,不敢私藏,恐触怒朝廷。”

“那沈三石便在此时购来丝绸,卖往京城,因此方有发家之财。”

“等等!”朱标实在觉得荒唐,当即打断道:“江浙一地怎会有朕不喜百姓豪奢,不准百姓着丝这种荒唐话传出!”

“江浙一地的官员全都是死人?”

听到这话,蒋瓛立即跪伏在地,连忙解释道:“回禀陛下,当时江浙一地锦衣卫均在探查不法世家名下的桑田、织机,因此便疏于防范。”

“当地官员更是着手兴建港口,未能疏导百姓,制止流言。”

“再有”

见蒋瓛结结巴巴,不敢开口。

朱标有些不耐烦道:“但说无妨!”

“再有便是当时江浙一地官员多半被罚,新任官员忙于港口修建,忙于安抚民生,便顾不上民间流言。”

“太上皇先前也是有令,商人之身不准着华服、丝绸,或许或许民间百姓引以为例,故而深信”

“朕知道了!”朱标有些不悦的应了一声。

百姓都不是傻子,江浙也算是文兴之地,其地百姓也不可能因为蒋瓛方才说的理由便深信不疑。

想来是大明建国十年,各省各地都曾减免赋税,唯有江浙一带赋税常年无减,反而还加收了三成。

天家、朝廷不喜江浙,江浙百姓岂能不知。

再加上老朱下令商贾不得着丝,再加上看见自己与老朱南巡时,惩处江浙一带大半富商。

寻常富户自然怕殃及自身,而见到富户终日惶惶,百姓们就更是民不聊生。

到底不是空穴来风,虽是蹊跷可却也有理可依。

“之后呢!”

朱标清了清嗓子,继续问道:“半年沈三石能倒卖多少丝绸进京,若无织局如何能稳固其财。”

“他又如何能拿的出疏通运河的银子来!”

“陛下英明!”蒋瓛先是恭维一句,紧跟着说道:“之后此流言休止,江浙百姓好丝,便又想重新购来。”

“而在此期间,沈三石趁机从百姓手中低价购来许多织机。”

“因此”

“嗯。”不等蒋瓛说完,朱标沉沉应了一声。

如此看来,沈三石的发家史听起来还真是荒唐且传奇。

仅因一个流言便他从落第举子摇身一变成了江浙富户,仅是这么一个流言便让江浙小富之家的钱财尽数流向他手。

至于传奇之处,便是那沈三石每次都能极其精准的把握住机会,且极有远见。

自己和老朱惩处完江浙世家,拍拍屁股便往南走。

因此也才有了江浙百姓不准着丝的流言传出。

想必那时候,沈三石收购丝绸、织机,百姓不仅不敢索取高价,甚至还要对沈三石感激涕零。

等流言散尽,沈三石手上不仅有收购来的丝绸,还有织机,便也算是掌握了原始积累,生产资本。

一些个未能进入朝廷织局的织工自然要投靠沈三石,为他做工。

如此沈三石算是乘借自己和老朱的东风,直上青天!

“查一下,那流言若是有人故意传出,缉拿贼凶。”

“臣虽未查明流言出处,却查明此流言并非出自沈三石。”蒋瓛早有准备,继续说道:“流言散布民间之时,沈三石还在河上做工,对城中情况毫不知晓。”

“一日歇工他回城中喝酒,方才得知此流言。当日沈三石便已辞官,借钱收丝,卖往京城。”

听到这里,朱标不免有些头疼。

沈三石本在河上做工,却也能借钱收丝。

如此可见苏州城中当时流言何其鼎盛,可见当时城中丝绸价格如何低贱。

不过也能看出沈三石为人还算忠厚,若不然也同为河工的好友也不愿借钱给他贩丝。

“至于瓷器”

就在蒋瓛准备禀报沈三石瓷器来源之时,朱标抬手打断道:“若无枉法之处,不必再说。”

“是!”

蒋瓛话锋一转,继续道:“臣还探明,逢运河堵塞之时,沈三石共有家财五千两。”

“此人

目录
丛林兵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