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刘禅的为难(第1/2 页)
“现在这里就你我君臣两人,你也是刘关张的后代,也不是外人!现在朕的心里很乱,朕也老了,现在留下了这么一摊子,虽然没有守住祖宗的基业,退守南中了,但毕竟南中也是一摊子唉啊,老了就要死,死了这一摊子就要传给后人……”
“陛下春秋正盛,龙体康健,臣恳请陛下不要如此说……”
“老了就老了,死了就死了,这有什么可忌讳的。生死都是大事,传位也是大事,这些都是要思考的!你不是外人,我就问你一句,你觉得朕的这个位,传给老大好呢?还是老五好?”
“陛下,微臣不该妄议。”
“没事儿,你就这么一说,朕就这么一听,完了之后,没人会记着这事儿的。”
“为大汉江山社稷计,为北进中原、兴复汉室、统一天下计,微臣以为,南安王更加有能力完成这些事情……”
“朕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立长不立幼是祖宗之法!”
“陛下不妨细数历史,真正长子继位的,恐怕还占不到三成吧?”
“然而太子并无过错……”
“陛下,是个人,总会有些过错的。”
“还是容朕再想一想吧。你准备好,这两日我们就起程北上!”
“臣遵旨。”
……
刘谌回到建宁,黄门已经准备好了,北上的一夜物事,前来问刘禅,后宫里需要来几位娘娘陪同。
“让皇后去定吧!一个不去更好,朕要轻车简从,北上是要办正事的,不是带着大家出去游玩的,现在兵荒马乱的陪什么陪……”
这个常侍叫做李平橱,最会察言观色的,他一眼就看出刘禅正在烦闷,也不敢多问,一遛烟就跑了。
刘禅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举行了一次朝会,正如他所料,当他提出太子监国,自己北上去的事情,朝中也并没有什么大臣出来反对。
现在该做的事,正在按部就班的做,很多事情都已经理顺了,循规蹈矩去做,就可以做好。
所以这个时候就没有许多的奏章需要批阅,因为没有宫殿供大臣站,所以举行个大朝会,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切都忙忙乱乱的,但是这种忙乱,并没有皇帝什么事儿,现在随着皇帝去什么地方,都不会影响什么的。
相反,现在这边一摊子事儿,最大的事儿也就是营建南都和安置百姓,正好这个事儿就是由刘璿亲自来抓的,现在让他出来监国,也理得很顺。
所以皇帝去哪儿,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臣们出来强调的,只是皇帝北上所需要的保卫力量的加强……
既然大家都这样提出来了,那就盛情难却了,刘禅于是顺势提出了带着大汉军校,整个北上的问题。
说是这样一来,带着关彝和他练出来的那几万人,再配合着羽林卫,整个路上就十分的安全。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保护自己,而是大汉军校真的需要迁到攀枝花县去,因为现在那里出产的辎重武器是全天下最好的,辎重武器装备可以就地解决,再也不需要劳动一大批劳力,去长途运输;
而且整个大汉最会练兵的人、最会营造先进武器杀敌的人、天下敌国最想杀死的那个人,也在攀枝花县,所以得把这些人带上去,给这个最后练兵的人去训练,让这个人给他们设计武器,让这群人去保卫这个有天下最价值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朝臣原本是打算反对的,但刘禅是顺这着他们的势,把话这么一说的,而且这一套说辞,竟然无可辩驳!
好吧,既然如此,朝臣也就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这件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当然,最后反对的声音还是出了一个,出这个反对声音的人,是太子刘璿。
“父皇,儿臣认为大汉军校不可搬到北方去!现在已经练好的军卒,带到北方去,儿臣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只是儿臣知道,这个大汉军校周围,还有好十几万百姓,这群人在这里刚刚开辟了家业,刚刚适应了这里,一切都做顺,根也扎下了,带着他们北上颠沛流离,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这不合天子仁爱之道,望父皇在这件事情上慎重……”
刘禅点点头,道:“可正是这些人,是他们托起整个军校的基础,若是不带这些人去,那就等于要到西北越蠵郡,重新创建一座大汉军校了?”
“父皇,依着五弟的本事,随便创建一座大汉军校,那也不在话下!更何况现在攀枝花县,营造的基础也是很好的,大量的能工巧匠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