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殷宸抬了抬眉,瞥了眼老翁自己放东西的台子上搁着的那碗元宵,点了点头。
那老翁竟像是十分高兴似的,也没说什么转身准备去了,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便端上了桌子。
白糯糯的元宵,普普通通的青花大瓷碗,却放了两个勺子。和那台子上的那碗一样,一碗元宵,两只勺子,静静地摆在一起。
殷翎脸上的笑容变得明朗了,立刻拿起一只勺子舀了个元宵送到嘴里,随即有些热烫地吐了吐舌头,还不停的那小手扇阿扇的,“好烫好烫,不过,真好吃。。。”还不忘招呼殷宸,“二哥,你也吃吧;真的很好吃的。”忙不迭地又塞了一个。
殷宸见到他的样子,不由笑了起来。“恩。”应了声,又深深看了他一眼,才缓缓拿起另外一个勺子分享起那碗元宵来。
正月寒冬,上元夜里,在名杨城热闹的人群中,两人挤在一张破旧的小桌子上,慢慢地分享着一碗元宵,你一个,我一个,静默无语,却是莫名的温暖,一旁忙活着的老翁见着这一幕不由转头,与老伴儿相视一笑。
很多很多年后的上元节,在明杨灯火最盛的地方,殷翎回想起这一年的情景时,仍然会忍不住冒出一点点的酸涩,然后轻轻地感叹,人事的无常。那时,他和他都已不是青葱少年,心境已变,人事已改,做得再好的元宵也再吃不出那样甜美的味道了,成长的代价总是让人刻骨铭心,唯有当初的温暖总是一如那年上元的灯火,璀璨明亮得让人留恋。
殷翎满足地吞下最后一个,接过殷宸递过来的绢擦了擦嘴巴,眼睛里流动着淡淡的暖意。
或许是吃了点热热的东西,再次相握的手生出了淡淡的温暖。
两人结了帐,告别了摊主夫妇,重新回到人群中。
“二哥!”走了一会儿,殷翎忽然停了脚步叫道。
殷宸也注意到前面围在一起的人群。“咱们到旁边的酒楼坐坐吧!也好看看灯会。”这人群里围着的大概是什么异术百戏之类的,一时半会儿大约也散不了的,两人思忖着,反正也走了半天了,不如休息一下从酒楼上面看看街景也好。
于是,便相携着到了明杨城里十分出名的明悦楼,这楼里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年气还甚浓,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两人好不容易才花了大价钱捡到一处好位置,正是二楼临窗的地方,不仅可以看到楼里面的样子,连街上的景况也能瞧得清清楚楚,视野绝佳。
小二殷勤着送上茶水点心招待着,生怕怠慢了贵客,两人便也将就了边聊边饮着。酒楼虽嘈杂,这一处位置却还算得上清净的。
只是,过了一会儿功夫,那一楼的声音竟是越来越大,声音都传到了他们这里,似乎是有人为了什么事情争执起来了。
16
酒楼论政 。。。
两个人不动声色,耳朵却竖了起来,一会儿的工夫已经渐渐明了,原来这一楼坐着的正是几位来鸣杨赶考的士人,也就是所谓的读书人了,所争辩的竟然是朝廷前些日子刚刚处理的一宗案子,林御史上谏一事。
说起来,自从明武帝即位以来,朝廷历来奉行广开言路,倒不像前朝一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天子脚下说些政事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只不过,于这上元之夜讨论这些还讲到吵了起来就实在是有些煞风景了。
本来两人也该是颇感无趣的,奈何,书生们讲的恰恰是那位常被白胡子太傅挂在嘴边臭脾气同僚,殷翎不由放慢了喝茶的速度,竟然是细细听了起来。
看楼底下的情景,居然是一群人在与一人争辩,那一人也是朴素的青衣,看起来有些寒酸,可是气势上却不输人,争辩起来,声音尤其得大,听得殷翎不由笑出声来。
殷宸见状,不由开口道:“小五觉得有趣?”
殷翎看了他一眼,摇摇头,“只是觉得那人傻得可爱!”
“哦?”殷宸拉长了语调,目光又投到那个青衣士子身上上下打量了一遍,“可爱吗?”倒是反问了一句,眼睛里生起些许兴味。
殷翎点了点头。
其实,前段日子林御史的案子在朝廷上也是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为的就是上谏时所言的‘改革’二字。林御史提的不过是朝廷机构臃肿,许多官位的设置都是没有必要的,要求朝廷能够适时的精简人员,既能够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财政的一些负担,可谓是极好的建议了,但是,这折子送到明武帝那儿不过两天就被打了回来,这林御史也是个牛脾气,连上了七天的折说这件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