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⑶沂怪��盟�Φ笔亲杂傻摹薄 T谕��笮〉挠也嗦�蠊啄旧鲜钦庋�吹赖模骸罢饫锇参宰抛匀缓驼胬碇�恕薄 S幸馑嫉氖牵���┯肼�罅饺松�盎ノ�鄣校�丈�鞫裕��叶�崂�返厥迪至肆轿晃叭说暮徒猓�脖砻鞣ɡ嘉髯铀锊还芰轿徽苋酥�渌枷氲姆制纾�运�堑乃枷牒凸埠驮�虻娜�咳贤�O认挽舻南虏隳故曳殖伤母霾嘁恚�扛霾嘁矶汲适�中危��嗣蔷�っ哂诖恕K�怯械氖橇饺艘桓瞿故遥�械氖�4人或6人一个墓室,最多的是13个人同“住”一起。除伏尔泰和卢梭外,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法国作家还有雨果、左拉、马尔罗等。在科学家中,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也为中国人所熟悉。他们的墓室外摆放的介绍中有两幅图片,其中一幅是某年(上面没有标明)令人肃然起敬的先贤祠,门楣上写着:“先贤们: 法兰西感谢你们”。(2000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文化名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纪念大会”的图片。这大概是先贤祠中惟一与中国有关的东西。不能不提的是,在政治家中,最重要的是一位社会主义者,即第二国际和法国社会党的活动家让·饶勒斯。据说,他的灵柩是由几十名矿工抬进先贤祠的。
推崇名人的法兰西(3)
因为是先贤祠,顾名思义,是名人长眠的地方,因此只有名人才能进来。法国的皇帝、总统都另有墓地,进到这里来的标准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地位是否显赫,而是要看他对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贡献大小。据说直到今天,对于每一个拟移墓于此的名人,法国国民议会都要进行长时间反复讨论研究才能最终确定,来不得半点草率。当然,标准完全是依据法国人的想法来定的,可以说,谁算法国名人由法国人说了算。当然,这种标准有时也带有政治性,如第一个入葬先贤祠是大革命家米拉波。他死于1791年,当年葬入,3年后发生热月政变,又第一个被逐出先贤祠。米拉波被逐后“人民之友”马拉葬入,但不久又被移葬到普通公墓。法国人通常的解释是,马拉一生主张平*义,葬在先贤祠有悖其信念。实际上是米拉波、马拉的历史地位有争议,后人不愿承担历史责任。
诚然,如同谁能入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的历史和特定的环境所决定的一样,谁能进入先贤祠是法国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定的,但参观完先贤祠,我觉得,无论是从法国的角度还是从世界的角度,入选的标准还是公正的。因为长眠在这里的都是曾在某个领域改变过历史、创造过历史的人。来到这里,不管是对那些熟悉其名的长眠者,还是对那些不知其名的长眠者,参观者都很容易产生尊崇和敬重的感情。先贤祠并已不再是逝者的灵堂,更多的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来到此地,人们没有沉重的眼泪,只有无限的景仰,会像先贤祠门楣上写的那样,轻轻地说上一句:“先贤们,法兰西感谢你们”。
2002年11月30日,当我还在驻法使馆工作时,我从电视上目睹了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灵柩从其家乡维莱科雷特墓地迁入先贤祠的盛大场面。是日,在共和国卫队的护送下,大仲马从家乡维莱科雷特小城一路走来,经过大仲马生前建造的基督山城堡,再经过法国参议院卢森堡宫,在万众的注目礼中来到了先贤祠。在先贤祠前的广场上,希拉克在颇具感*彩的致词中说到,共和国向大仲马如同巨河般的业绩致敬,是其著作展开了“一个永恒、多虑、战斗、英勇与优雅的法兰西的画卷”。随后,大仲马的灵柩由6名共和国卫队士兵肩负,在希拉克的随同下进入先贤祠。读者朋友知道,大仲马一生写下了300多部著作,其中家喻户晓的有《三剑客》和《基督山恩仇记》。通过他的作品,一代又一代读者漫游历史的法国,体会到法语的精妙。然而,作家生前身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在世时,还被讥为“写作工厂”,学院气浓重的法国文学研究界一直与大仲马保持距离,很少有人把大仲马及其作品列为研究课题,大学法语系根本没有开设有关他的课程,其作品被冠之为不严肃,不具文学价值。因此,希拉克通过签署总统令,在大仲马诞辰200周年之际将其灵柩移入先贤祠,为的是改变某些批评家的偏见。因为大仲马是一位大众喜爱的作家,而文化是属于所有人的。希拉克在接受“大仲马之友协会”采访时表示,大仲马是法兰西语言文化在世界上最好的传播者。他在国外旅行时,真切地感受到大仲马在国外是如何深得人心的,如中国的江泽*席就曾对他说过,《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完美的小说。
2003年,法国大作曲家柏辽兹在诞辰200周年,其灵柩也在希拉克的总统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