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木粗厥侨魏我晃辉诜ɑ�怂�岩云蠹暗摹�
2003年10月6日晚,时任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在法外交部主持盛大宴会,欢迎前来主持中国在法文化年开幕式的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宴会前的礼节性会见中,我们来到了外长的办公室。令人吃惊的是,叱咤风云的法国外长居然将其办公室布置得像个书房,或叫小型博物馆,里面根本没有人们想像中的成摞文件,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精美的艺术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其办公桌的正上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幅赵无极的抽象派油画。当时陪见还有赵无极本人,德维尔潘夫妇对赵老先生更是毕恭毕敬,开口闭口言必称赵大师。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家的尊重完全出自外长夫妇内心,我当时就想到中国的成语“众星捧月”,无形之中,晚会与前来主持中国在法文化年开幕式活动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合影。(2003年10月7日)
的嘉宾成了超越时空与国界的艺术和由中西文化交流人格化的赵先生本人。我不由地想起程抱一在金碧辉煌的法兰西学院圆顶大厅的致词,同程先生一样,赵无极怀以朝圣般的心情来到艺术之乡法兰西学习绘画。因此,当黄河与塞纳河相汇时,就孕育出一代世界级艺术大师……
与著名旅法大画家、法兰西学院院士赵无极先生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2002年10月1日)赵无极(法文名 Zao wou�ki) 1921年生于北平,14岁入杭州艺专学习绘画,师从林风眠先生。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对其影响甚大。1941年,赵无极在重庆首次举办个人画展,画风深受马蒂斯和毕加索影响。1948年,他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开始其漫长的艺术探索之旅。赵先生到法国学画完全颇有传奇色彩。他是位有钱的银行家子弟,腰携3万美元住在巴黎艺术家云集的蒙马尔特高地,并与艺术大师毕加索、米罗和马蒂斯交往密切。这段经历使赵无极对抽象艺术的创作充满无限的想像。上世纪,在整个50年代,赵无极借助抽象符号表现物象之外纯粹的象征意义,在抽象艺术之都的巴黎名噪一时。此阶段的代表作是: 《风》(1954年)、《淹没的城市》(1955年)、《河流》与《沼泽》(1956年)、《大地本无形》(1957年)和《我们俩》(1957年)。进入60年代,赵无极作品多以黑、褐等暗色为基调,笔触激烈,充满力度,画面极富运动感;70年代后,赵无极绘画又进入另一阶段,其油画技巧日臻娴熟,色彩变得艳丽明亮,画面更侧重对空间和光线的追求,蕴含天地水火等种种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风景的意味,气氛越来越平静。90年代后,赵先生的画更是炉火纯青,一方面,更显物象影响,如《19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像,《1996年2月6日》呈岗峦林木之形;另一方面,却又化入像外之像,进一步体现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赵无极是在西方抽象绘画大潮从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入手,后来发展成符号化的意象绘画,再进而发展成表现性的抽象绘画的,在整个画风确立的过程中,其艺术境界也愈发显得扩大。欣赏赵大师的作品,你会有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冲动。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大气”。其作品一反西方抽象绘画通常在画布上的形式营构,而是从关于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为抽象语言。与西方抽象派作品不同,赵先生的调色板下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但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让人生发出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画中看到变化的广袤自然。这就是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是中西艺术在精神上的交融。
在巴黎我们还有一位绘画大师,叫朱德群(Chu Teh�Chun),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1935年入杭州艺专学习西画,1944—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1955年任教于与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画家朱德群先生合影。(2003年10月)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时年已35岁的他,为了追求艺术的新发展远赴巴黎至今。朱先生的绘画技巧有法国后期印象派塞尚与略微那么一点野兽派相结合的风格,对于色彩的感觉极其灵敏,擅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强烈的颜色来写静物与风景。同赵无极一样,朱先生绘画成功地结合了东西方两种艺术传统,其绘画色彩绚丽,光影迷离,在变换复杂的空间构成和具有书法韵味的点线挥洒之间气韵流动,跌宕起伏。朱先生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与绘画用诗意般的笔触结合在一起,给人总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和一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