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科普(第1/2 页)
宁采薇神色一喜,「首辅丶次辅?那可是阁老啊。义父要是能请其中一人当你老师,那就是烧冷灶的最好机会。」
「这个项目的回报,简直无法评估。」
「真要是起复了,那不就是你的大靠山?玩儿政治,背景和站队最重要啊。」
一边说一边摸摸朱寅的背。
朱寅盘坐在竹席上,小身板挺拔如松,但一点也不僵直,反而有种松弛感。
宁采薇很喜欢朱寅这种坐姿。
这是男人自律又自信的表现。
「不一定是这两人中的一个。」朱寅语气淡然的说道,「是当然最好。就算不是,我也能找到其他官场靠山。」
「攀不上内阁大臣丶尚书侍郎,巡抚丶布政使之类,将来还是有希望攀附上的。」
「最起码,前期也能攀附知县这样的正处级实职领导。」
「在一个县,能攀附知县丶县丞丶主簿,甚至结交到典史丶教谕丶经承丶师爷等县中大人物,也够我们滋润几年了。」
宁采薇是商业大佬,享受的政治级别也是副部。她从来不认为科丶处级的小官儿是大人物。
「嘁,县中大人物?芝麻大的大人物吧。」
朱寅见宁采薇不以为然,神色有点不屑,知道她出身太高,对基层社会的生态结构缺乏认识。
他提醒道:「我们现在就是草民啊,你不是宁总,我也不是探员,我们是最底层你知道麽?」
「我们连户籍都没有,身份上就是流民。一个衙役就能把我们抓了,没收我们的财物。」
「县衙典史不入流没错,连从九品都不是。六房经承,更只是胥吏。」
「可是在一个县,他们绝对就是大人物丶官老爷,是普通百姓根本惹不起的存在。至于知县等正式官员,普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
「你以为知县小?人家掌管一县之政,俗称百里侯啊。」
「整个大明朝只有1100个县,晚明时期人口两亿,平均一个县有十几万人口,地盘比后世的县更大。」
「大官的确不把知县放在眼里,可是普通百姓,千万不能小瞧了,人家一句话,真能让我们家破人亡。」
「所以啊,我们一定要谦虚,要卑微。起码要到我中秀才了,我们的腰杆才能伸直一些,等到我中举或者进了国子监,才能真正挺起胸,扬眉吐气。」
「在此之前,我们是龙要盘着,是虎要趴着。暂时忘记现代身份,先融于进去。」
「这个落差对你而言很大。但你要是不转变心态,会活的很辛苦,很痛苦。」
「等到了浙江,我们就设法结交这些县里的『大人物』,不然的话,你生意也做不成。就算发了财,也会被勒索破产。」
「你的长相也太过出众,要是没有靠山撑腰,也很容易招灾惹祸。强抢民女这种事情,古代哪里没有?你千万不要大意。」
宁采薇点头称是,「你提醒的对,是我心态没有完全转过来。我们就是底层小人物,靠着李如柏和野猪皮的馈赠,发了一笔小财而已。」
「义父名气虽大,可毕竟被罢官夺俸,护不住我们,我们不受他连累就不错了。」
「所以啊,咱们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步子大了…等你考中了功名,我这边赚到大钱了,就帮义父活动,帮他官复原职。」
「他恢复官职了,人脉资源一激活,本身不就是大靠山?」
朱寅点点头,「义父最高做到左都督,武将极品,差点封爵位的人。」
「他要是官复原职,就算是武将,也是大靠山了。他要是再招募几千家丁,我们就更有操纵空间。」
宁采薇历史不好,问道:「明朝不是猜忌武将麽?为何允许武将大规模练私兵?」
朱寅回答道:「明朝武将本就有家丁,但数量很少。大规模豢养私兵成为军队,是从嘉靖朝开始。」
「因为卫所和边军崩坏,皆腐朽不堪一用。无法应付严重的南倭北鞑。倭寇打到南京,鞑靼打到北京。」
「明朝统治者被迫无奈,才默许武将大规模豢养私兵。换了以前,怎麽可能?」
宁采薇明白了,「原来如此。就是皇帝也只能绕过体制办事,行政体系已经在腐败下僵化失灵了。」
朱寅冷笑道:「老道士很清楚,大明吏治腐败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凭藉现有体制,很难练出强兵。」
「唯一的办法,就是准许将领绕过朝廷体制,练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