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武力有信心,咱们就抢先同意换防,博得皇帝的称赞。如果汉朝不敢对杜重威加以处置,说明他们色厉内荏,咱们也就在天平军这地方长久驻扎下去,假以时日,就算无法登基称帝,做个逍遥王爷也不错。”
李守贞连连点头称许,于是回书于杜重威,虚与委蛇,说是愿意与天雄军共进退,一起上奏朝廷。
杜重威信以为真,便上书汉庭,请求调往其他战区。而李守贞虽然上书,却只是在恭贺刘知远登基为帝,并没有请求换防。
正好归德军节度使、中书令高行周进京朝见,刘知远就向高行周咨询下邺都的情况。
高行周对刘知远说道:“陛下,那杜重威在邺都镇守已久,如果陛下轻易将他调开,恐怕他会铤而走险,起兵作乱。不过,如果不将他就此调开,杜重威便会稳固在天雄军的统治,精选士卒,训练部队,加上他又很容易获得契丹人的支持,到时候更是尾大不掉。老臣的归德军地处宋州,正在陛下的治下,如果那杜重威真心换防,老臣愿与他调换。”
刘知远连连点头,不错,这杜重威愿在邺都,又与契丹人藕断丝连,很容易割据一方,万一再做个儿皇帝,到时候又是天大的麻烦。与其等到他以后羽翼丰满再作乱,不如趁着汉军士气高昂的时候,将这个脓包挤出来!不就是打仗吗?我刘知远怕过谁?!再说了,杜重威也有可能俯首听命,那就更合算了!
七月十三日,刘知远正式下令:调杜重威任归德军节度使,驻守宋州;调高行周任天雄军节度使,驻守广晋府;调李守贞为护国军节度使,驻守河中府,并任命其兼任中书令、使相;任命赵匡赞为晋昌节度使,驻守京兆府。
刘知远不愧为开国君王,气魄就是大,一连调动数人。本来观望的李守贞在幕僚们的劝说下主动率领主力部队移防,上任河中府。李守贞一动,赵匡赞也听命调动,但是杜重威可就慌了神,这下他可弄巧成拙了。
杜重威一边想办法拖延,一边派出自己的儿子杜弘璲前去恒州晋见耶律麻答并充当人质,请求救援。当时,赵延寿的亲兵两千余人,仍驻守在恒州,听命的指挥官张琏是员猛将,杜重威请求耶律麻答派张琏协防邺都。
耶律麻答收到了杜重威的巨额贿赂,又有杜重威的儿子做人质,不仅欣然同意了杜重威的请求,派出张琏所部;还派杨衮率领辽兵一千五百人,立即前去邺都增援。
杜重威得到耶律麻答的增援以后,立即表示拒绝汉朝刘知远的乱命,希望他同意自己留守邺都。
刘知远大怒!
第95章 杜重威造反
杜重威乃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夫,石敬瑭登基以后,就封他为舒州刺史,后接连立下功勋,很快就被提拔为成德军节度使。等到契丹人南下的时候,杜重威率领十万晋军投降,被契丹人拜为太傅,驻守在邺城。
契丹北返之后,杜重威很是惶恐,所以刘知远一登基称帝,杜重威就立即派出使者请求归降。当时刘知远刚刚称帝,势力未稳,得到杜重威的降表之后,便欣然同意其归降。不过,杜重威还是有所担忧,常常长吁短叹,食不下咽。
这一天,杜重威又在邺都留守府中闲着没事长叹息,从事王敏求见,杜重威便让其入内。
王敏乃是单州金乡人,自从进士及第以后,便跟随杜重威,长期担任从事一职,也算是杜重威的心腹。他对杜重威说道:“启禀大人,前次您扩军的时候从乡间征调了不少青壮入伍,如今正值秋收时节,还请您下令让他们还乡,帮助家人收粮。要不然他们家中全是老幼妇孺,秋收根本忙不过来,万一来年再饿死不少,这也影响您的声誉。”
“待问(王敏之字),你有所不知,我也是为难啊!”杜重威长叹一声,幽声说道:“我其实也不想养这么多兵,多耗钱粮啊!只不过如今汉朝初立,对于我们这些降将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我不是担心我自己的安危,只是担心皇帝对我麾下的诸将不信任,万一秋后算账,岂不痛哉!所以才养了这么多的军队,为的就是让皇帝心有顾忌。只不过十万军队每日消耗甚重,也苦了邺都百姓啊!”
王敏心中就跟吃了一个苍蝇一样,很是难受:你口口声声为我们着想,咱们皇帝征召我们做官的时候,你却百般阻拦呢?不过杜重威毕竟是他的恩主,王敏也不好直接反驳,他脑筋一转,对杜重威说道:“大人,我倒是有一计,可以试探出朝廷对您的态度。”
“喔?快快说来!”杜重威连忙站起身来,跑到了王敏的面前。
王敏往前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