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第1/2 页)
所需,不好意思。”
道了声得罪,史明从女孩衣襟探手进去,竟从她的内衫中夹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这个“制品”被孙莉贴身放置,乍一看属实不知为何物,形状怪奇。
“郑哥!”史明连忙又呼唤郑彬,“还有发现!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什么!”
不到一个巴掌大,这个怪奇制品似乎没有实际用途,像是某种手工艺品。细究的话,它的制作工艺相近于“草蟋蟀”,却是由缝线与输液管层层编绑而成,扎的也不是常见的草虫飞禽。在光线下,那些接近透明的原材料模糊了这个编织物的轮廓外形,因此史明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硬是半天没能看出编织物意图模仿的原型:
“饺子?小猪?总不能是半个玉米吧,怎么这么多须须?”
他自言自语地点评。如史明所言,在这个编织物稍显扁平的“躯干”之下,多余垂着几十根缝线线头,不知是手工者没有编完,还是她刻意为之。
编织物的最里面则填塞了一个深色的“核芯”,形状似方非圆,一时看不出是个什么。
于是史明不解地将编织物递到见多识广的法医眼前。
结果关大海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痕检员耸了耸肩,决定把这个难题抛给刑侦。把编织物封进证物袋,他起身走到警戒带边,准备将这怪奇制品交到郑彬手里。
刑警身旁的青年原地不动,只有视线跟着看向证物袋里的东西。
而后他认出了这草草编扎而成的物什,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褐眼的青年愕然发现,这怪奇制品想要“塑造”的,是一条怪鱼。
头下尾上,鱼躯扁平,破鳞残鳍,腹下丛生无数细长触腕,似肉质鱼须,又似嶙峋蛛脚。
——看模样,正是盖画在鼓楼二层“海大王”拟人绘像之上的那条畸形赤血大鱼;只不过这一次,它的形体并非再由人血涂抹,而是托形于缝线与输液管。
王久武因吃惊微微瞪大双眼。
郑彬则和他的同事一样没有看出其中的鱼形,只当这是个难看的“多种材料编织手工艺品”。他戴上手套,伸手就要接过证物袋。
没想到,捆扎不甚结实的编织物,偏在此时蓦地散开,露出填塞其中的深色“核芯”。
是一个皱巴巴的小笔记本。
作者有话说:
我要开始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护士笔记
这个深色封皮的笔记本不足b7纸大小,一手即可掌握,看起来像是早些年流行的口袋书,又像是文人墨客用来随手记下灵感的便笺。
纸张还很新,小笔记本保存状况却极差,整体已被揉皱得不成样,纸页四方的尖角悉数失去。道道褶皱甚至已深入纸张纹理,再也无法将其抚回原来的平整模样。
既然包裹在外的编织物已然散开,郑彬索性便将这个笔记本从证物袋中取出,掀开封皮,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写些什么。
开本第一页即布满黑色的字迹。
书写者落笔极重,笔尖甚至在纸上划破多处。
就仿佛是想把什么意志一同传递进去。
笔记本的持有者如此写道:
【我的名字是孙莉,是仁慈医院的护士。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清醒多久,只能尽可能记录我的遭遇。
我已不奢望能获救。
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不要在日后的疯狂中将这个笔记本撕碎,投进火里。】
……
……
以下是这个小笔记本里记录的部分内容——
x年x月a日
这一部分是我补写的回忆。
我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只记得是在这一天,住院部里新送进来一个伤员。有一点我倒是印象深刻,因为那人其实伤得没有多重——起码没到缺胳膊少腿的地步——却还是被安排进了条件最好的顶层单人病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所以我一开始就知道,那个人很不一般。
我很快亲眼见到了他。
他看起来二十五六,比我大上几岁,好像是个混血儿,灰色的头发,皮肤非常白,长得是很好看,总是让我忍不住多看几眼。
只不过,被从救护车抬下来后,这个年轻人就一直在睡。
送他来住院的那个青年帮我把担架床推进了病房,亲自将他放上了病床,然后没有交代要做什么去,匆匆离开了医院。
他被孤零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