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有效地领导团队(靠软硬兼施管理的日子已经过去)
·促进他人的进步和管理他人的知识
·自我成长
·人际交往能力强
·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认知(思考)能力
·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活力
·积极处理批评和困境的能力
·在危机中保持冷静的能力
·做决定时,有理解和接受他人有效观点的能力
这些软技能统统可以归于情商。雇主之所以对情商感兴趣,原因很简单…………你的情商能力对他们的生意有好处。
练习1
你能想出在工作中还有什么有价值的“软技能”吗?记下来。
回忆软技能也是对情商理解的开始。
案例分析
约翰去一家IT企业参加复试的时候非常自信。尽管他还太年轻,也没什么工作经验,但是他有很高的学术和技术资格,在学校成绩一直都是得A。他相信他的资格价值“会为他说话的”。初试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确认了一下专业能力就通过了。
复试的方式却让他非常苦恼。面试官没有问他的强项(他精湛的IT技术),而是对他怎样度过业余时间、怎么度假、是否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更感兴趣。面试官还让约翰回答以下问题,如想想过去两年在个人处境遇到困难时,他是怎么去解决的;设想一下 “如果你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你会做什么”;说出自己榜样的名字,如特别崇拜的哪个公众人物或是体育名人等等。在某种程度上,面试官似乎故意要问约翰一两个尖锐的问题来惹他生气。面试官问约翰如果碰到一个难缠的客户,他会怎么去处理,达到最好的效果。
约翰为难了。他不知道这些问题跟他的IT技能有什么关系,对这种面试方式感到生气。约翰的缺点之一就是缺乏发现面试官想要考察什么的能力。他的硬技能已经足够了(初试已经证明了),面试官这次看的是约翰的“软技能”。他在考约翰的情商。
第5节:什么是情商?(5)
约翰完成得怎么样?除了工作之外,他的自我意识和生活中其他的意识是否具备?是否想过碰到危机的时候怎么办?他有个人的道德目标吗?他一般都是怎么跟人相处的?要是他处在不利的情境他能冷静成熟地处理吗?除了专业技能外,他有没有可能培养有利于公司的管理技能呢?
约翰在这种面试中有点受挫。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反馈,知道了对一个组织来说,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比简单地再考一次试来得更有意义。最后,他没有得到所应聘的岗位,但公司向他推荐了另外一个职位(而且他也接受了),在这个职位上他有机会学到IT经验以外的技能。约翰从中建立了一些自信。他的公司愿意在他身上投资,因为企业看到他们所需的硬技能和软技能,他会是公司的一个长期资产。
12年后约翰还在这家公司,不过现在已经是主管了。他是一个好的IT行家,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人格魅力,能带动公司的员工发展自身,是所有同事的先锋榜样。他已经学会了如何做情感上有智慧的人。
我能衡量自己的情商吗?
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可以定义的概念是必须有衡量标准的。不过,情商却“让人失望”。至今,没有具体的试卷可以准确测试一个人的情商。
有人可能会说,那情商就不是一个可定义的概念,还谈什么情商。人的本质上具备很多的美德,如善良、同情心、智慧、而这些也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但是,这毫不影响这些美德的存在,也丝毫不会减弱它们积极改善生活品质的价值。情商就是这些品质运用的结果。
我们真的想衡量情商吗?
因为情商本身没有什么衡量标准,有人对此可能有争议。但是,你能接受拿个数字等级来计算你对别人有多善良吗?要是你知道某个人的人际交往敏感度比你高几个点,你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大家还是很执著,倒是有几本这样的书来测测,如《测试你的情商》,《挖掘你的情商》。还有一些网上公司,你付钱,他们就会给你提供无数复杂的问题,最后告诉你答案。这些测试都是预先设计出来的,不能证明其准确性和严格性,因此可能要质疑这些测试的有效性。
在本书最后“深入阅读”那部分,我列出了一张清单,上面有一些书和网站的名字,希望这些能满足有些读者的好奇心,你要是愿意,可以挑一个来测测。
不过,要注意情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