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页)
现在张凡虎要做的矛外形就是爱斯基摩人的鱼叉,这种矛头有个巧妙的倒钩,尖端也很锋利,能轻易刺穿鱼类而且不易被它逃跑掉。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他做矛的材料是全株都有毒的海杧果树,其茎、叶、果均含有剧毒的白色乳汁,人、畜误食能中毒致死。
但张凡虎可不会干傻事,虽然这种毒液在进入鱼类身体之后很快就会使其死亡,但是只要把鱼血放干,经过海水浸泡,太阳晒干,最后再烹煮或烧烤之后,再剧烈的毒液也会失效,而且张凡虎也见识过了族人的抗毒性,所以无需担心毒液会对族人造成伤害。
一小时后,一支与“艾考瓦”大不一样的矛做好了,张凡虎做的很小心,如果一不小心划破树皮带有毒液的军刀又划破自己的手,那结果就麻烦了。这只矛的直径比“艾考瓦”细多了,毕竟这只是用来投射海水中的鱼类的,而不是像“艾考瓦”去刺杀那些陆上皮糙肉厚的兽类。
这支长矛的矛头与“艾考瓦”的更是天壤之别,如果说“艾考瓦”的矛头是非洲大草原上狂暴雄狮的利爪獠牙,那这支鱼叉就是善于伏击的毒蛇尖牙。张凡虎生起一堆火,把树上的果实经过烘烤之后把它破开,用果汁涂抹在矛头上。海杧果树全身尤其是果子毒最强,只要少量即可致死,烤后毒性更大。
张凡虎提着这条矛向海边走去——海洋进军!
第三十七章:怒海狂涛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张凡虎站在礁石上背朝椰树林,面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界处,一目一洋,一双眼睛就把地球的第二
与第三大洋看在眼里,望着汹涌退却的潮水,张凡虎不可抑制地豪气万丈诵出了曹操的千古名诗。
“当年曹操北征消灭了袁绍,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诗,是在秋天的九月,与我在南非的五月是同一个季节。而我
国古代的大海景观也不输于史前的好望角吧?这些天然自然景物都是这么雄浑壮丽。”张凡虎不管周围族人的怪异眼神,其实现在族人们
对张凡虎真是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
在潮水快要回落的时候,张凡虎就已经集结族人们了,现在大家都做好了冲刺准备,族人们也勉强习惯了他们的真皮“皮鞋”。
在潮水刚刚退却时,张凡虎领着他们就像一群杀入羊群中的狼,可以说是踩着潮水的尾巴跑到了沙滩上。
跑在最前面的张凡虎显得极其生猛:左手握着那支让人感到逼仄气息的尖锐鱼叉,右手则依然是那只做棍使用的“艾考瓦”长矛
。啪啪啪的脚步声、敲打声、大鱼跃水声族人们喝声响成一片。
“呲!”在跑了百余米后,这儿离刚才族人们捕鱼的地方已经有些距离,张凡虎第一次投出右手中的“艾考瓦”,矛头把一条离
他十余米远的一条快要跳入水中的鳀鱼定在沙滩上。但张凡虎却没有快速跑过去取回不能离手的“艾考瓦”,而是向正在后退的潮水中冲
去,与此同时左手的真正鱼叉已交到右手。
“呲!”与“艾考瓦”刺入沙子是同样的声音,这支矛头又长又尖细的鱼叉穿过了一条金枪鱼身体,这条经验丰富的向海中逃去
的金枪鱼运气不大好,今天它注定无法逃脱死亡的厄运,也可以说智人部落的好运无法逃脱。
经过张凡虎细心制做的鱼叉入水快又准,但由于重量不足,不能一下把这条三公斤定在沙滩上。但张凡虎并不心急,甚至可以说
是他故意不把它定在沙滩上,只见他左手向后一扬,“哗”的一声水响,那条金枪鱼就被卡在它体内的鱼叉带回到张凡虎身边。
空着右手的张凡虎抓住鱼叉一头,转身向着沙滩上用力一甩。虽然卡在金枪鱼体内的鱼叉有倒钩,十公斤以下的鱼类几乎没有逃
脱的希望,即使用这支鱼叉捕获二三十公斤的金枪鱼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也抵不住张凡虎借力地这么一甩。
“啪!”三公斤中金枪鱼越过数米远的海潮落在沙滩上。由于受伤时间极短,生命力顽强的金枪鱼也像它那位前辈临死前一样剧烈
地挣扎,但张凡虎左手重新接过鱼叉,与赶上来的族人们一起向前方跑去。虽然没有族人去继续后继工作,但张凡虎却很放心,即使鱼叉
上的毒素在入水的一刹那被海水冲刷了一部分,但剩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