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1/4 页)
孙晓晓小声抽泣道。她盯着钥匙孔和门把,那里分别有两只毛茸茸的大毛毛虫,一根根毛刺好像随时要射出来般悚人。
难看的花纹!丑陋的头部!脑门上还顶着个长长的犄角!
尽管明知身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不该这么胆小,但是毛毛虫就是毛毛虫啊,平时看上一眼都会远远绕开它们四五米远。一想到刚才不,现在跟它们那么接近,两只手上不禁冒出许多鸡皮疙瘩,怎么磨也磨不掉。
“原来是这个啊,我们家也有啊,不过我们门把上画的是鼻涕虫。”邻居宽慰道。语气平淡,似乎早已斯通见惯。
孙晓晓用眼角防范着毛毛虫,眼睛悄悄移到了对面门口。
正如邻居所说,门口上的确有只鼻涕虫。
但是,这是画的?
那只吓人的,仿佛趴在那蠕动的毛毛虫也是画的?
“这这这是画的?谁画的?”孙晓晓用不敢置信的语气询问。就算是画的也依旧让她毛骨悚然,更何况现在尚还无法用肉眼去辨别真伪。
“哈哈哈,你刚回来或许不知道,‘梨木’这名字你听过吗?”邻居试探着问道,看看该从哪里说起。
“听过,大姐说上年有小学生来高中上学,上个月好像还得了个什么冠军。”孙晓晓点点头回答。
“啊,就是这个梨木啦,因为他导致现在校里流行了一句名言——”邻居拍拍她肩膀奉劝道:“‘不要相信你眼睛看到的任何东西’。”
这是解决3D画的策略。言毕,她又补充了一句预防的策略:
“——防火防盗防梨木。”
第一六六章:恶作剧(下)
【不要相信眼睛看到的东西,用耳去听,用手去摸,用身心去体会,朝多个角度看问题。】别人到底是怎么传播名言的,这暂且不提。
毫无疑问,孙晓晓遇到的就是3D绘画。很久很久以前,艺术家们致力于用绘画使人们达到裸眼看3D的效果。这门艺术从文艺复兴时期直至十多年前才发展成熟,历史中应该是在五年后才被引入中国。
尽管梨木无意争夺艺术家的名望,但由于任务的需要他还是占据了“国内首位3D艺术家”的头衔,各种“国内首张”、“国内首创”现在都出自他之手。
这是后话。
至于“世界首创”3D画出现时梨木还没出生呢。
十多年前,准确说是1984年,美国画家KurtWenner,通过透视、变形等方式,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3D街头绘画艺术。1985年,他的街头3D绘画作品就被纳入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MasterpiecesinChalk。
3D绘画作为一种以墙绘和地绘出身的贫穷艺术,它有幸获得了艺术家们的普遍认同。
它的难度差别很大。最简单的3D画其实很容易画,一支铅笔,一张纸,外加会一点点素描就能尝试着创作出来;有素描基础的人自己摸索3、4个小时就可以入门,从入门到初通大概需要100幅的磨练期。
最复杂的3D画,它的艺术效果甚至超过了系统给出的《拾穗者》。在已经掌握了3D绘画技术的基础上,想要画完起码也得花上两三个月的功夫。
手绘(非电脑)的3D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平面、切面和菱面立体画——3D地画、3D墙绘和纸绘都属于平面立体画;3D墙地画、四维度3D画同属切面3D;菱面则是在不规则的表面绘制3D画。
梨木以前曾用纸张绘制过简单的3D,也参观过画家们举办的3D画展。说实在的,3D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真实,它对观看角度和远近有着苛刻的要求。
一般来说越大的3D画,凑得越近就会觉得越假。
比如所说3D墙绘和地画,一旦与它零距离接触,在上面摆Poss与之进行“人画交流”的当事人就会觉得特别假。只有远处拿着照相机找角度拍摄的摄像师才会觉得很逼真,这就是“越近越家,越远越真”的由来;与之相反,纸张上的3D画适用于另一种观察法。犹如有纸张大小的3D画需要靠近了看才会觉得真切,因此拍照时的镜头通常要拉得非常近。
相比远近,观看角度对3D画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画家画的是【斜向3D墙地立体画】,而看参观者非要从正面欣赏。看到的虽说不是四不像的怪画,但感觉起来还是会觉得十分诡异。这种怪异不难想象,就好比一个忍着在身上贴上张墙纸变“隐身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