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杨凡有点纳闷:“能不能和我说说情况?”
“行!”老邹答应得很干脆:“看来你一点都不知道,诺澜完全没有告诉你,要不是你这次看到信息,她应该还是瞒着你。所以这应该我来说你知道诺澜是孤儿吧?”
杨凡一怔,忙说:“我看诺澜存你的号码叫你老邹,我就不跟你客气,也跟她叫你老邹吧。老邹,你能不能详细的跟我说一下?如果你有时间的话。”
老邹略一迟疑:“那我就跟你说一下吧!”
从老邹的讲述,杨凡侧面了解了林诺澜。她生长的地方是一个落后的贫困山区,这种地方虽然在逐渐减少,但还是有不少的,而她家又是当地最贫困的之一。
诺澜的父亲是最早一批走出大山到城市里打工的人,在城市里邂逅了她母亲,两个人在一起有了她,然后跟着她父亲回去了一趟,发现是那么偏僻落后的地方,她妈妈就住了一晚,便受不了那落后,第二天就走了。
诺澜父亲只好带着婴儿时期的诺澜跟着回到了城市,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她父亲非常失落的回到老家,把孩子交给父母带,自己再离开了。然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有村子里其他打工回来的人,传出过几个版本的故事。
有的说她母亲嫌弃她父亲,跟一个老板跑了。她父亲送回诺澜之后就去追寻,但不知道去哪里了;有的说她母亲嫁给了一个有钱的男人,还给生了一个儿子,她父亲受不了刺激,找那男的拼命,最后被抓起来坐牢了;也有的说是她父亲受不了打击自杀了
或许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她母亲嫌弃山村老家穷和她父亲再无音讯编排出来的,但有一样是真实的:一直到诺澜长大,他们都再没有任何音讯!
诺澜在年迈的爷爷nǎinǎi带着,以前是靠儿子打工汇钱,后来儿子没有音讯了,他们年纪大了,在穷困落后的山区也没有多少收入,逐渐越过越潦倒。在诺澜六岁的时候,她爷爷去世了,剩下她和nǎinǎi相依为命。
她nǎinǎi身体也是非常的差了,瘦骨如柴,但还是坚持活着!老人家不敢病、不敢死!病了就更惨,死了诺澜就完全没有依靠了!而就算过得再潦倒,她也坚持让诺澜上学!
当地那时候还有觉得女孩子不用上多少学,认得一点字就可以了。但nǎinǎi坚信只有让诺澜上学,才能改变一辈子困住的贫穷命运,以后到大城市读书,或许还有机会找到她的儿子
诺澜虽然不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也基本上受过很多村民的照顾。谁家来客人杀鸡了,过年杀猪了什么的,都会给她们家送上一碗。有红白喜事的鱼肉剩菜,也会给她们家送上一些。至于新衣服、牛nǎi、面包、玩具之类普通家庭都不缺的东西,在小诺澜的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吃可以差一点,穿可以旧一点,玩可以少一点,这些都可以咬牙克服,最难的还是上学的问题!
那时候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在农村实行全免学费,小学的时候,诺澜nǎinǎi还能靠着以前她爸爸过年给的钱省下的对付着。而她父亲认识她母亲之后,就开销大了、没什么钱回家了,有了诺澜之后就更是,这省着用的还是刚出去打工时候给的。
到后来初中就实在上不起了,nǎinǎi能做到的也就省下一点鸡蛋还钱而已。而那时候的小诺澜,想要勤工俭学也没有地方可以打零工,她能做的也就是种下两个人吃的粮食和菜。
老邹是当时小学的校长,小学不大,就附近几个山区村组的孩子上学,条件太差了,也没有多少老师,他这个校长有时候要充当几门课、几个年纪的老师。但诺澜的学习成绩和诺澜nǎinǎi的坚持,让老邹带头为她凑钱,为她开贫困证明,让中学减收学费。当时优秀成绩考上的一个重点中学不愿破例,最终上的是一个愿意减学费的差一点的中学。
那些年就是这样熬过来的,当诺澜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的时候,全村都感到骄傲,老邹等人也是非常的自豪。但昂贵的学费,又是一个沉重的问题!而nǎinǎi也终于撑不住了,油灯耗尽的老人在欣慰之下闭目。
还是老邹,一家一户的去为诺澜求点捐款。当地大家都不富裕,同村组的还好点,其他村组也就同情的说几句好话了。帮着料理了nǎinǎi后事的村民们,也给予了10块、20块的捐助下,但最终也不到一千块,远远不够学费。所幸那中学也因为考上一个好大学,给他们挣面子了,赠予了一笔奖学金,凑够了第一个学期的学费。
后来大学之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