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杯具的陈新甲(第1/2 页)
“亲王大人,小的是这样想的,虽然那史可法负隅顽抗,导致我军今天才进入扬州城,但是南京那些伪官们,并不知道我们已经占据了扬州城,那那些伪官们像的是,如同宋朝一样跟我们划江而治,但是我朝早就已经有了气吞天下之势。从主子开始包围扬州城开始,那伪明就没有派一兵一卒过来支援,可见对我们的畏惧之深。他们要是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只能派人过来议和了”
多铎道“那你怎么确定这三人就是伪明的使节,而不是别人冒充的。还有你为什么说,伪明是派人过来投降的”
“主子,为什么伪明就偏偏派了这三个人过来当作使节,其实也很好理解,这是怕。陈新甲之事重演啊”
多铎听到这个小官居然提到另外一个事件。不由得很是疑惑。
郝德礼看到,多铎疑惑的表情。赶紧自己轻轻的掌嘴道“瞧奴才这笨脑子,主子这样的人怎么会知道陈新甲是什么人”
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大明的天下已经快不行了。关外早就是满清的地盘。而众多反贼早就成了气候。经历过了造反的初期阶段之后,有了自己的口号,均田免赋,就是说白了给大家分土地,还不收税。有了这个行动纲领之后,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才真正的开始转变为一只造反的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早就起了想跟关外的满清议和的主意。
关外的满清只是一帮蛮夷索要的只是人口钱财而已。乃是癣疥之疾,虽然每年都要给吴三桂的私家君九百万两的军费以防满清入关。但是这钱花的比打水漂还不如都没听见个响满清照样还是没钱没人没吃的时候入关抢一把就走,吴三桂屁的不会放一个的。
而李自成的造反军队才是崇祯的皇帝的心腹之患,他要推翻的他的位置。灭了他的王朝,革了他的命。在这种压力下。主次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李自成一路高歌。崇祯皇帝就起了跟满清议和的心思。毕竟双面作战大大的牵制了明朝的经历。只有腾出一只手来。双手作战,才能最大的限度的抵抗李自成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先跟满清议和。来全力对付李自成也是正确的选择。把李自成消灭掉了之后,才能更好的稳定住大明的后方。才有机会继续跟满清作战。如果是一直跟满清和李自成的军队同时作战的话,那谁都打不过。最后只有自己玩完了。
但是崇祯也有崇祯的难处啊,大明有句口号大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各朝各代灭完的原因,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把汉唐宋几大王朝的不光彩的地方给避免了,当然口号要是二百七十多年过去了也有可能仅仅是个口号而已,但偏偏在大明早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这句口号变得人人都遵从了起来。
那就是土木堡之变连皇帝都被敌人给俘虏了于谦力排众议又立了个皇帝继续跟敌人作战才保住了北京,要不然很可能大明在早期的时候就要变成南宋的样子了,这个事件印在了每一个大明官员的心理。
不能议和,你看不议和还可能做个于少保。要是提出议和投降的话,那就事后清算没好果子吃了。
有了这件事件作为佐证,即使在崇祯朝的最后阶段,任谁都知道跟满清议和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能让大明有喘息的机会。
但是谁也不会在朝廷里提出来万一我要是提出来了。事后要是清算的话,我还能有好果子吃,我提出来我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所以崇祯皇帝一直等着下面的官员有谁提出议和的消息,但是一直没有等到直到花都快谢了,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派出了密使陈新甲去跟满清议和。
不过在议和的时候正在谈的好好的时候,从前方传过来的议和条件。被陈新甲的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的驻京办事处传抄,结果就是弄的满朝文武都知道了。
事情可以秘密的办要是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会怎么办。即使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是对大明有益处的。
处于道德制高点的选择和土木堡事变的佐证那就是人人都会说,不能议和以显示自己的风高亮节为国担忧的品质,要是谁说了一点同意议和的言语,那在这些人眼里必然会受到最严厉的攻击不攻击你怎么会来显示我的宁死也不跟满清议和的决心呢。
再加上陈新甲的判断时局的失误还大大的夸奖这件事情的我做的正确性,结果就被满朝和崇祯皇帝所恨,即使有人求情也被砍了脑袋。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出议和的事情了。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崇祯皇帝议和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