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1/1 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 朱祁镇又是巡视全城,又是斩杀驸马,他又是任命于谦统合北京城。 他做得这一切的一切,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保全北京城而已。 甚至保全北京城这一件事情上,也要打一个问号。 因为朱祁镇明白,北京城在选址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防洪问题,北京城所在地方,在潮白河与卢沟河之间的高地。 地势上天然不会被水淹。 甚至朱祁镇躲在宫里,什么也不做,北京城也不会被淹的,最多城墙根的内涝,更加严重一点而已。 但是北京城外,特别是卢沟河。 卢沟河大水,为了防止水淹京师,卢沟河南边的大堤被扒开一个大缺口。洪水自然南下去了。 北京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不要指望,北京工部与什么完善的泄洪计划。到底有多少百姓,没入洪涛之中。 是一个朱祁镇不敢问,也不忍问,甚至问不出来的问题。 下面的官僚们,怎么可能将人数精确到个位数,北京城中淹死人数都没有这个统计水平,更不要说外面的官员了。 有洪水,夏季的农作物自然没有了。而秋季冬小麦的种植也不是很顺利的,被洪水淹过的土地,还有种种问题。 首先,地界被淹没了。 这一片地方,到底是谁的地方,很不好说了。 甚至很多人家都死绝户,自然被百姓悄悄给吞掉了。为了田亩的问题发生种种官司,甚至是命案,从来不在少数。 其次,就是卢沟河的含沙量并不少,这些沙子淤积了土地,很多良田都不能种了,需要好好清理。 再加上不少人受灾。 善后也是需要时间的。 冬小麦估计很多人都种不上。 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而今北京城的以工代赈的规模,并不是太大,不过是兼顾北京附近百姓而已。 很多百姓还是在家中吃自己的。 毕竟而今大明还算是盛世,百姓家中也都是有些存粮的,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到断炊的日子。 但是不管百姓家里有多少存粮,渡过这个冬天之后,决计不会剩下多少。 明年春天,也就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饥荒爆发的时候。 朱祁镇也是没有办法。 而且当时北京城在水灾的威胁之下,故而很多事情都没有多少。但是而今总结,却发现正统四年是一个大水年。 真正遭灾的决计没有不只北京一处。 何北河南都有水情,淮河运河也都不安分。长江上下也多处决口,但是真正大问题,还是在运河之上。 运河一段决堤,大运河具体停航了。 这一件事情不用朱祁镇说,杨士奇就斥责南京镇守丰城侯李贤了。 前文也介绍过李贤。也是一员重臣。军方重将,赫赫有名,杨士奇却不管这些,可见情势之危机。 毕竟大运河就是京师的主动脉。 大运河一断,京师这边情况堪忧。 更不要说,正是北京附近受灾严重,继续各方物资的时候。 甚至朱祁镇也下旨,让李贤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堵上缺口,让运河恢复运行。 李贤在受到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调动了数万军队,一起动手,终于将缺口堵上了,但是这个缺口已经流淌了一个多月了。 北京城,天子脚下。 一场水灾,尚且是如此。 更不要说其他地方,是怎么样了。 这些事情,杨士奇在京师都严密的封锁了消息,麓川之事,成为时事焦点,这些水灾的消息,才不被注意。 否则大运河断绝的消息传来,北京的物价非要翻上好几倍不可。 朱祁镇本身也不想提这个问题。 还好,大明大部分的官员还算得力,大明的家底还算充实,最少在花在赈灾上面,朱祁镇是不心疼。也不敢心疼。 这一场大灾这才算过去了。 但是朱祁镇真感到了吃力,一面赈灾,一面支撑四场战争,麓川,广西,松潘,兀良哈,虽然只有麓川是大战,动用十几万人。其余地方,少则万余,多则三五万,也打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朱祁镇依旧感受到焦头烂额。 而今刚刚喘息一下,就要面对明年春天的饥荒。 甚至不是一处。 朱祁镇说道:“先生觉得该怎么办?” 杨士奇说道:“陛下不是准备修卢沟河吗?正好以工代赈,只是户部一时间钱不筹手,毕竟是不是开内库,支应一下。” 朱祁镇心知肚明,未必是户部钱粮不够。 只是杨士奇不想再动太仓钱粮了。 毕竟朝廷的家底不可能一个劲霍霍完了。真遇见大事了该怎么办?别的不说,如果瓦刺突然南下,与明军大战。 这大战的用度,犒赏,杨士奇都要拿出来。 如果拿不出钱来,杨士奇就被动多了。 而且内库之中有没有钱,杨士奇也是知道的,大概具体有多少钱,杨士奇摸不清楚,但是估计也在二千万两以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