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归》(第1/4 页)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美好的故事,吴越王钱鏐料理完繁忙的政事后,欣赏到凤凰山脚下已经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的风景,顿时想起已经和回娘家小住的夫人吴氏多日不见,于是提笔写下一封书信托人带去给夫人,信中写到很想想念她,却又留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么颇有技巧的语言,让夫人吴氏甚是感动,此事传开后成为佳话。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内敛的爱,一百多年后的苏轼还依次典故作诗《陌上花三首》,说吴人(即吴越王所管辖的区域)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意思即田间阡陌上开满了鲜花,夫人可以慢慢欣赏花,不用着急回来,原本吴越王是非常想念夫人而急切的想催她早点回来,但是却正话反说,说缓缓而归。这个美好的佳话,真实与否无关宏旨,它让我们理解更多的是,语言表达是非常讲究技巧的,汉语言体系中,正话反说是最为常见的言语技巧,尤其是汉语口语,乃至需要结合上下文背景及说话的语气去理解,其本质上是人们在表达内心想法时宜避免直言不讳,直言不讳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而智慧之人通常都会委婉说辞。
在诗词文学中,婉转隐晦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是非常多见的,犹如吴越王钱鏐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的核心字无疑是归字,即返回的意思,从外面回来之意。归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金文,其原来的本义是指女子出嫁,后出嫁义引申为返回义,古人认为女子出嫁说明该女子有了归宿,因此进一步引申为归宿之意,其成语如无家可归、归心似箭等,都是指返回之意。在诗词中,归字算是出现频率较多的字,其寓意往往是很久未返回的状态,犹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言,意味着钱鏐的夫人吴氏久去未返,汉代《十五从军行》中的“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南北朝《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李白边塞型诗篇《关山月》中的“戍客望边色,思归当苦颜”等,“归”字的背后都含有“久去未返”之意,孟郊歌颂母爱的名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更是直白的诠释了其蕴意。唐诗系列里面,有一种类型名为闺怨诗,这类诗大多描写少女少妇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有些忧愁的源头便是思念久久未归的丈夫或情人,如中唐诗人权德舆脍炙人口的名作《玉台体》,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夜雨寄北》亦相似,诗句中归字皆有特色韵味,属于必推荐读之作。
《玉台体》
(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首次见识到这首精彩的五言绝句,是通过网络短视频刷到的,台湾学者蒋勋在传授中国古典美学时讲到,赏析唐诗需要嵌入生活中去的,也即说这首诗生活带有浓厚的唐代生活气息,得益于网络的宣传,有幸见识到这首诗,尤其是“铅华不可弃”尤为喜欢。这首诗虽简短,要掌握这首诗的妙处却需要注解,首句“昨夜裙带解”,女子晚上休息,丈夫不在家时,裙带去莫名的自行解开了,这里是很悬疑的一句,很可能是女子睡觉时很想和丈夫温存一番,女子不由自主的解开裙带,第二句“今朝蟢子飞今”,古代见到蟢子飞时,被视为喜乐的征兆,前两句都是喜兆的描写,也是非常暧昧的艺术手法,把女子思念丈夫的急切之情展现的生动传神,令人玩味无穷。第三句“铅华不可弃”,铅华即女子的化妆品,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尽管没有人欣赏自己或是爱自己,也要精心装扮一番,表现出自己爱自己的样子,而精心打扮便是女子爱自己的直观体现,女子装扮不仅仅为了取悦他人,更重要的是取悦自己,去延伸这句话的深刻意境,则是哪怕人生处于最为荒凉无助的时候,也得把自己整得漂漂亮亮的,这句话或许适合送给那些处于低迷抑或不爱装扮的女子们。第四句“莫是藁砧归”则用到典故了,藁砧即今日切菜剁肉的砧板,常出现在诗词中,是古语中对丈夫的隐喻,这句诗大意即莫非是丈夫要回来了。学者蒋勋讲解这句诗时,提到他小时候常在眷村里找朋友玩,时常听到有妇人拿着菜刀剁砧板时嘴里常念叨“杀千刀的”,蒋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形象的讲解藁砧为何隐喻成丈夫,更说到这首诗需结合生活经验去体会,意境韵味自会不言而喻。
古代女子主要主内的背景下,夫妻闹别扭吵架后,丈夫一般是甩门而出,而独留妻子屋内哭哭啼啼,但是必做的家务依然是妻子在操持,到做饭时,把肉菜放在砧板上,也即古代的藁砧上,妻子拿着菜刀在剁肉时,会习惯的在嘴里念叨道“你这个杀千刀的,我剁死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