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斩首行动(第1/2 页)
检查完队员的伤情,给他简单的用了一些药品之后,我们继续扶着他朝着城市的深处开始移动,而此刻,天色已经进入了最深沉的黑色,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支深入敌后的特战小分队而言,黑夜是给我们的最好的掩护,相反,白天却是我们最容易暴露的时候。
我们一边移动着,一边寻找着隐蔽的休息地点,准备做好昼伏夜出的打算。
其实在这次演习的一开始,我们小分队的任务就是深入敌后制造混乱,寻找时机对敌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即便是在正面的战场上没有我们,也是没有多少关系的,毕竟我们那可是一整个特战大队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敌军头疼,让他们后院失火!
又前进了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吧,我们再次找到了一个正在建筑的施工工地,在没有惊动所有的施工工人和门卫的情况下,我们潜伏了进去,找到了一个视界相对开阔的楼层,在楼外几个地方都系上了几根绳索以防万一,同时安排了警戒人员,其他人轮班休息,养足精力。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除了警戒的队员,其他的人再次围到了一块,商量着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老毛把地图平铺在了地上之后,从背包里拿出了笔,在地图上画了起来,但是就在老毛刚准备说话的时候,一名负责在楼顶警戒的队员跑了下来。
“有车队!”
我们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刚刚有一队车队经过,有雷达车和指挥车还有突击车,看规模,最少是一个中队的指挥系统!”那名队员紧接着又继续说道。
“在哪儿?”老毛立马就问道。
“刚刚从我们不远的地方经过,看样子是朝东北方向开过去的!”那名队员回答道。
老毛一听,立马就跳了起来,朝着楼顶就跑了过去。没几分钟后又急匆匆的跑了下来。“同志们!好消息!我们找到了敌方的指挥系统了,看样子至少是一个中队的规模!”老毛一边说着,一边拿着笔在地图上画了起来。
“就在这里!”老毛画了几笔之后,拿着笔一下子就戳在了一个什么标记都没有的一个地下停车场里。
“对表!”老毛抬起了手腕,我们剩下的队员也纷纷抬起了手腕,和普通人不同的是,我们的手表镜面并不是戴在手背上,而是手腕内侧,这也是为了防止反光让我们暴露目标。
“现在是凌晨1点12分,距离目标距离大约6公里,抓紧时间休息!5点钟的时候全体出发!前往目标地点,进行斩首行动!”老毛一边看着手表一边说道。
公安特警和我们部队其实差不多,早上起床的时间也基本上是一样的,而这会儿,他们的车队才刚刚回去,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让我们的队员得到精神和体力上的补充,老毛选择了让我们先休息几个小时。
同时,负责警戒的队员也是进行了重新编排,为了让大家进行更好的休息,也是从常规的两个小时换一班岗变成了一个小时换一班岗,每班岗哨两名队员,一名在我们楼下负责警戒,一名在顶楼上负责观察敌方的动向。
所谓“斩首行动”,通常指的是针对敌军主要指挥官,开展的定点清除行动。其主要的理论来源有两个,一是英国军事学家富勒(johnfrederickcharlesfuller)提出的“瘫痪攻击”,即通过对敌方指挥系统的重点打击,使敌人失去组织战斗的能力;
二是美国空军上校沃顿的“五环理论”,他将“领导层环”作为最核心的第一环,是战争开启后首先要给予重点打击的目标。
战争中,要实行“斩首”,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是掌握精确情报,知道地方指挥部及指挥官所在,并做好保密工作;第二是要有精准、迅速的打击能力,可以毫无征兆地对敌方指挥机关发动突然袭击;第三是要有整体判断,预估发动“斩首”后,将会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办法。只有当以上几点一起满足时,“斩首行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自慕尼黑惨案以起,以色列和美军为首的西方部队和将现代战争中的斩首作战推向了新的高度。斩首行动最强调快速、精确,以尽可能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消灭敌对势力的首脑等高价值目标。在进行斩首行动之前通常要进行大量的前期侦查和周密的战术部署。
以色列对阿布·吉哈德的刺杀:
1972年,巴勒斯坦激进组织“黑九月”制造“慕尼黑惨案”,杀死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色列随即发起报复性的“天谴行动”。“摩萨德”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