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 页)
“你们叫个屁啊,有本事你们也写张字条送到一班去。”
“哈哈哈!”
杨平平这话一说出口,全班人就猛地大笑了起来,口哨声,尖叫声,桌子被擂得咚咚作响,足足过了好几分钟这才静下来,少年的心热得快也冷得快,不多时就没人关注这个不起眼的事情。
轻轻摊开手心被自己捏的一团褶皱的字条儿,淡红色的纸条上写着一行漂亮的字迹,简短的一句话却看得她满心欢喜。
“平平,奶奶让你晚上去家里吃饭。”
原来自从老太太那天见过女孩后,便喜欢得不得了,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而且还跟外孙是一个村里的,这还是门前屋后的近邻啊,女孩子一个人在城里上高中无亲无故的,老人一开始是直接想让女孩直接搬到家里来的。
赶情就是把她当做外孙的第一女友了,这时节里这种事情可不稀奇,女孩子十七八岁就有对象的事情很多,年龄一到立马结婚,可不像后来那样结婚离婚,谈恋爱比换衣服还快。
张真一耐不过奶奶的性子,只好让小胖子去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了,他哪里知道越是这样越让大家给误会了,女孩的心,海底的针,杨平平哪里知道张真一是迫不得已才写了这么一张字条儿的。
张真一又哪里知道女孩的心思,其实在中考的时候,就已经想着要到县城一中来读书,而目的就是为了见到小学时,那个陪自己传字条儿,打水扫地的少年,杨平平整整三年都没跟张真一相聚过,偶尔间的见面点头招呼,其实在心里已经把他当做自己内心深处最纯净的净土了,自从张真一在黑街上把她抱紧怀里后,女孩的心里便已经泛滥成灾了。
华灯初上,九七年的皖南,大街小巷上已经完全没了五年前贫瘠的模样,除了大片机器轰鸣的工地以外,就是灯火通明的街道,虽然并没有几分气势,但是在这个时代里,在内陆的一个小小的小城里能见到这番景象已经很了不起了。
“平平,夹菜吃,以后放学不忙就叫真一带你来家里吃饭,你和我家真一还是一个村的,不是外人。”
看着杨平平碗里堆得老高的菜,再看看自己碗里淡淡的白米饭,张真一默不吭声,哗啦哗啦就挖了一大口,眼不见为净,眼不见为净,这成什么跟什么了,封建老婆子奶奶怎么就这么八卦了,他几十岁的智商可是马上就明白了老人家是打的什么主意。
令他看不懂的是,杨平平竟然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这简直就是默许了老人家的意思,难道这丫头今天魔楞了?平日也没见她这么好说话啊,其实在张真一心里,是真的没有想过自己会跟杨平平有什么交叉点,除了把她当做同学和同乡以外,真的没有歪心思,他的心里一直装着那个从三楼跌落在地的女子。
三月的天,是春风的眼睛,看向身后的寒冬,又看向不远处,灿烂的阳光,随着气温的缓缓回升,街头上的行人渐渐地多了起来,透过窗户,张真一有些走神,看着窗外一片川流不息的景象,他总会想起在十年后,当自己再次回到这座小城时,是否依旧如此淳朴和安宁。
少年的时光渐行渐远,他知道这份属于自己的安宁已经为时不多了,尽管自己早就明白了老爷子的想法,但是真的当自己沉入这样恬淡的生活时,自己内心的躁动却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梦不在这里。
心中的遗憾,心中的渴望,远比这座小城要来的凶猛,遥远的未来自己需要更多的挑战,当自己离开这个小城时,恐怕就已经物是人非了,那时的自己恐怕已经行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经历,也是自己作为一个重生者,应该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应有的财富。
儿不嫌母丑,张真一从不怀疑自己对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敬意,不是因为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不是她养育了数以亿万计的华夏儿女,而是她在久经风霜和苦难后,仍旧挺起脊梁继续朝前的勇气,是无数伟大的人们用鲜血付与祖国的荣光,是她给了自己站立的土地,活着的尊严,追求理想的前路。
五年期间,张真一已经记不清佳乐福集团先后修建了多少公路和学校,资助了多少创业的人,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商业集团,佳乐福已经成为了民营企业的标杆,无论是经营的理念,还是社会的责任感,张真一都想做得最好,他仍旧记得前世人们总是批评中国的企业太吝啬,慈善上的缺失让人实在是心痛。
这一世,他想用自己创立的集团树立一个新的形象,不管是谁,进入这个行业,都应当自觉地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当然并不是盲目地交由政府操作,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