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史可法回答:“这个人受先帝厚恩而不死,不忠甚矣。我如何会效仿这个混蛋?”
多铎觉得此人若投降最好,若不投降,也没有什么关系,就把他杀掉了。
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小至个人生死,大至国家兴亡,时时处处都凸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观。而当气节需要以生命来换取时,历代有志有为之士无不表现出一种慷慨赴死、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气节,正如文天祥临死前在其衣带中所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史可法的确是死了,他死后,多铎屠城,城市的数十万百姓死于屠刀之下。
在他死后的几年内,许多人都纷纷说他并没有死。大概这些人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史可法的精神能永远存活下去。
在这种迷信的传播下,就有了洪承畴和被俘的吴中义军首领孙兆奎的一段对话。
洪问孙:“你从军中来,知不知道在扬州守城的史可法是真的死了,还是活着?”
孙反问:“你从北地来,知不知道在松山殉难的洪承畴是真的死了,还是活着?”
据说,洪承畴此时狼狈不堪,立即下令把孙兆奎拉出去杀了。
一副对联(2)
洪承畴与史可法受到的教育是相同的,都是儒家的忠君教育。他们又都是帝国的重臣,为什么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呢?
我们不想分析史可法临死前的不投降行为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一定要有,应该是忠君思想在支撑他。我们也不想分析洪承畴为什么要投降,为什么不能像史可法一样赴死。
我们只是知道,史可法被颂扬了几百年,应该!洪承畴被骂了几百年,也应该!
但是,颂扬史可法的人和骂洪承畴的人如果在两个人的同一处境下,自己会做出什么选择来?是被自己颂扬还是被自己骂?
明帝国的知识分子以及一切臣民在帝国的黄昏就要到来时,所持的态度和所做的行为在今天来看,有对有错。
但若我们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面临着那种抉择,是生是死,我们能坦然选择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怎么会是你(1)
终于该轮到帝国的主角上场了,他的名字叫朱由检,在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他哥哥天启帝朱由校死后的第三天,成为崇祯皇帝。这一年他十七岁。
他大概还记得七年前哥哥刚登基时,自己问哥哥的一句话:“你这个官我能不能做?”天启皇帝笑着回答:“可以,可以,等我做几年后,就轮着你做了。”
想不到七年后,朱由检真的做了皇帝这个官。但是,他哥哥骗了他,这个官一点都不好做。
崇祯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朝野上下欢欣鼓舞,他们以为迎来了明帝国的春天。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帝国已经近黄昏了。
万历皇帝用了三十八年时间把帝国的经济彻底搞垮,魏忠贤用了四年时间把帝国的政治制度连根拔起,留给朱由检的还能有什么?
帝国是必须要败落的,不同的是,败在谁手里。崇祯元年(1628年)的明帝国即使有神仙在世也难以救助,首先是皇太极这个强大的对手在东方骚扰,其次是西部的造反大军的铺天盖地。这是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势力,而明帝国正好处在其中。
整个帝国不能也绝对不可以绕开这两股力量,用一股力量去打另一股力量。这就是当时的现状,也是帝国必须要消失的前奏。
那么,领导帝国走向灭亡的这个朱由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虽然不能阻止帝国的灭亡,但他完全可以延缓。可惜,他不是这样一个人。
其实所谓天下,不过是一个昂贵的古董。你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它就会安全,若将其放在危险的地方它就会掉在地上破碎。朱由检并不想把它放在危险的地方,可最关键的是,他不明白什么地方安全什么地方危险,于是,他放错了地方。
朱家自从万历皇帝以来,通过万历皇帝断子绝孙似的断头政治,就注定了不可能出现中兴之主。泰昌皇帝根本就没有受到过帝王教育,幸好死得早一些。天启皇帝更是没有受到过任何教育,但他十分聪明地不管这个昂贵的古董,他让魏忠贤去放。结果魏忠贤有意地放在了危险的地方。
然后就是朱由检,事实上,他是个非常想把事情做好的人。而且,看他少年时期的教育,他应该是个有能力把事情办好的人。但如我们所知,他并没有把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