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1/4 页)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请王小宝同学答题。”
听到这个成语,小宝哎呀一声,拍了拍脑门,这个成语在之前曾经看过一眼,可是。由于看的不仔细,忘记字该怎么写了。只是模糊的记得“艴然不悦”的“艴”字带一个“弗”字偏旁,至于另一半偏旁却是记不清了。
其实这个成语的难度不大。唯一的难点就是对“艴”字的把握,这个成语在同龄人中的书写正确率仅有百分之三不到,大多数错误都是出在这个“艴”字上。
小宝心里咯噔跳了一下,心想这下完蛋了,只有靠蒙了。
当然,小宝也不会漫无目的的乱蒙乱写,就算是蒙也要往靠近答案的方向去蒙。
艴然不悦的后面三个字好确定。小宝早早的就写好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第一个字“艴然不悦”的“艴”字。
既然这个字念fu,还有一个“弗”字偏旁。而且这个字是与心情有关的,那么,就在“弗”字前面加一个“忄”偏旁好了,两个偏旁加在一起。根据汉字的构成方式。应该是“怫”字。
虽然不敢确定是这个字,但是,在小宝的认知里,也只有这个字最接近答案了,于是小手一挥,将“怫然不悦”写了上去。
看到小宝的答案,黄晓夏禁不住的一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因为这个成语她很熟悉,“艴然不悦”的“艴”字小宝写错了。只要自己再答对一个成语,冠军就是自己的了,自己就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接下来的西城区大赛了。
上一次黄晓夏代表学校参加西城区大赛的时候,以微弱的劣势惜败给了第一名陈浩然,屈居亚军,这次黄晓夏可是做好了准备,冲着第一名的位置去的。
黄晓夏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仿佛自己已经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自信而又傲娇的眼神,使得她此时看起来像是一个高傲的小公主,傲然不可一世。
而在观众席上看着小宝不太确定的眼神的裴晓婷,不由得替小宝捏了把冷汗,虽然她也不知道小宝有没有写对,但是,从小宝那不安的眼神来看,这个成语显然小宝自己也没有多少把握,这说明小宝对这个成语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裴晓婷的小心脏也不由得悬了起来,心里一遍遍的默默祈祷着:“答对吧…答对吧……”
此时,全场的气氛都似乎凝固了一样,鸦雀无声,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会显得很刺耳一样。
小宝的呼吸也微微急促了起来,周围听不到丝毫动静,只有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在不受控制的加速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宝的额头上,一滴汗珠悄然滑落脸庞,小宝深吸一口气,勇敢的抬起了头来。
而与此同时,黄晓夏也投来了微笑欣赏的目光,即便小宝现在答错了,也是虽败犹荣的,一个只有六岁半的小弟弟,能够有胆量站在这个擂台上,跟比自己大五六岁的哥哥姐姐们竞赛,本身就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而现在他拿到亚军,也已经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可以想见,如果王小宝跟黄晓夏同样年龄的话,黄晓夏绝对不会是王小宝对手的,这一点就连黄晓夏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小弟弟,你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沮丧,也许下一次的冠军就是你了。”黄晓夏望着小宝,送去温暖鼓励的目光,同时,满心期待的等待着评委老师的结果。
然而就在此时,三盏醒目的绿灯却使得黄晓夏突然花容失色,有些不可思议的望向了三位评委老师。
那愕然不解的眼神,似乎在质问:“为什么通过了?他不是写错了吗?‘艴然不悦’的‘艴’字写错了,为什么给他通过?”
这时候,主评委语文办公室主任,常务副校长朱老师给出了权威的解释。
“‘艴然不悦’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这个成语出自于孟子与公孙丑的一次著名的对话。被记录在《孟子》一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