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部分(第1/4 页)
指挥西路军西征,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
说来可笑,徐毅现在还是没有一点当王上的自觉性,动不动就想亲自领兵上阵,还真有点马上皇帝地感觉,不过这样也好,他们跟着一个锐意进取的老大做事,远比大宋的那些将领们痛快,要是现在让他们去大宋领兵的话,估计光是郁闷,都足以让他们郁闷到死!
事情定下来之后,诸将纷纷离开大定府,赶回各
中开始准备了起来,这次入冬之后,诸军都在进行而且按照杨再兴的安排,进行精编,看似兵将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战斗力却在精编之后,更加强了许多。
各军都展开了冬季练兵地活动,一大帮精壮的将士们吃饱之后便整日操练不停,使军中地配合更加完善了许多,所有人都卯着股劲儿,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好再上阵和金军大干一场。
整个冬季北方虽然寒冷,但是却没有能挡得住这里如火如荼地重建和战争准备工作,大宋在签订了同靖海国的合约之后,赵栩可以说是克服了万难,想尽了一切办法,完成这个协议。
对于国内,他昭告天下说大宋和靖海国是兄弟之邦,现在靖海国新立,正处于困难之中,而且对大宋抗金功不可没,在这个时候大宋自然需要照顾一下这个兄弟之邦了,故此将赐予他们一些财物,以示大宋地宽厚云云。
这样的托词相当程度上减少了大宋上下对此事的不满,虽然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大宋现在不敢和靖海国翻脸,想要通过金钱外交,拿回失地,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容易被蒙蔽的,毕竟对于老百姓们来说,花钱总比打仗死人要强吧!
所以赵栩想尽办法,从南方各路调运了相当多的钱物,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进入到靖海国境内,而徐毅专程将熟悉理财的杜抚远从流求岛抽调过来,在燕山府设立了临时接收衙门,专司负责接收大宋运送来的各种钱物,清点分类之后,转运到大定府和流求岛去。
两个月之中,大宋共向靖海国输入了大约六百万两白银,三十万两黄金,大大充实了靖海国国库,至于缺口部分,赵栩实在拿不出来,于是便以两方商定的协议,以实物冲抵,将大批靖海国所需的原料物资,从南方诸地直接运送到广州、福州、温州、明州、杭州、扬州等地,在那里装船,交付给靖海国,然后由靖海国转运至流求岛或是独龙岛去。
这些物资中以金属为主,铜、铁、锡、铅、水银不一而足,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如此一来,也大大的缓解了流求岛和独龙岛的储备缺口,使靖海国的战略储备大为增强,各种火器的生产也提高了产量。
除此之外,流求岛不能自足的硝石、硫磺、药物等物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令靖海国短期之内,不会出现这种物资的短缺。
还有就是有关一万名工匠的问题,让赵栩也颇为头疼,于是动各地官府,搜罗靖海国开列出来的所需各种工匠,反正一万名工匠对于大宋来说不算太难解决的问题,北方战争使许多大宋北方的民众大批南逃,其中不乏各种工匠,
为了达到让这些工匠们愿意北上到靖海国定居,官府蒙骗他们,说去靖海国援建,每个人给予一定的安家费,并允许他们携带家眷,路途上由官府提供食宿照顾,对于这些逃到南方的工匠们来说,这种许诺有相当的诱惑性,他们在逃到南方之后,令许多地方劳动力严重过剩,对于大宋地方官府们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不安定因素,一是抢去了本地居民的大批工作岗位,而是使地方承受了比较大的安置压力,北方人又不服水土,生病的人也多,还使物价飞涨,许多北方人逃到了南方之后,居无定所,根本无力养活家庭。
而官府在得知了朝廷的这道旨意之后,当然乐于将这些北方人送返一批到靖海国去,减少一下他们的压力,所以收罗这些流民中的工匠们,开始遣送到靖海国去。
说是一万名工匠,真的搞起来的时候,靖海国却现接收的工匠数量短短两个月时间中,便大大出了他们的预计数量,而且为了防止大宋那边随便送来一些没有专业技能的人,杜抚远专门在燕山府设立了一个工科考试,凡是被大宋送过来的工匠,都要以他们所报专业,委派专业人士,进行考试,然后决定他们的去向,对于那些为了求得一日两餐,而滥竽充数之人,就地刷掉,只接收那些通过测试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入境。
这便开启了靖海国一个全新的工科考试的先例,凡是普通百姓无法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一条可选择的出路,就是从小学习各种工匠技艺,然后参加工科考试,入选的人便可以进入到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