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李彦仙疑惑地看着李清月:“什么打算秋收又不用你干活。”
李清月的眼睛亮闪闪的,她提议道:“爹爹,眼看着秋粮收完不是要纳秋税了么我们建个仓库,让农户直接交粮,不用换成银钱,还有顺便用比一般收粮价格高点的价钱收购多余的粮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
李彦仙第一感觉是荒唐:“胡闹,怎么能与民争利。”这不是让城里的粮商都倒闭吗。
李清月耐着性子解释:“爹爹,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嘛,再说了,粮食命脉本来就不应该掌握在商家手里,虽然您有军队的屯田,但是军队就这么点人,屯田也就那么一点,怎么够用我们不让粮商贩粮,把收来的粮食直接又卖给百姓,受益的还是百姓啊。”天朝新建的时候,不就是采用粮食定量供应的办法吗虽然日子艰苦,但是总好过都饿死吧。
见李彦仙皱着眉考虑,李清月又加了一把火:“爹爹,那些粮商都是大地主,最不可能穷的就是他们了。”
李彦仙点了点头,又道:“府衙可没这么多银子,军费也没多少了。”陕州城形势可不乐观,军费也送不进来,而且陕西本身也乱了,都没有一个大官主持大局。
李清月抛出撒手锏:“爹爹,我们给农户开粮票,粮票可以流通,换粮食,换衣服,反正最后凭票买粮。”
李彦仙觉得脑袋里“叮”一声响,一些想法逐渐在形成,他挥了挥手道:“行了,你先回去睡觉,我再想想。”
李清月见老爹已经接受了建议,也不多加纠缠,乐颠颠地回去休息了。
有民俗专家研究说宋朝人的幸福指数,因为在这个瑰丽的年代,百姓们要庆祝的节日多达70余个,比如今天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宋代传下来的节日,除此之外,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天圣节”、“天庆节”等等五花八门,总之宋朝的人很能折腾,活得多姿多彩,酣畅淋漓。其中中秋节是宋太宗赵光义拍板定案的,“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从此中秋拜月成了法定节日,成为雅俗共赏的狂欢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拜月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那么,宋朝的百姓们是怎么欢度这个佳节的呢东京梦华录对汴京的中秋节有生动详尽的描述,皎洁的月亮刚刚爬上树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达官贵人聚集在与皇宫遥遥相对的樊楼上,刚刚开坛的美酒随风飘来醉人的醇香,举头望月,诗意荡漾。月光照着东京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鳞次栉比的楼台,主妇们拜过月亮之后,拿着银亮的小刀郑重地分切月饼清风明月本无价,按照梦梁录的记载,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菜,欢度中秋。而那些酸儒的文人们,肯定也会在醉人的月光里诗意大发,尽情的吟诗一番。
如今的潘贵妃虽然不在汴京,但是身处繁华似锦的扬州,也算体验了一把古代中秋节,说实话,感觉很是新奇。
潘贵妃今天没有呆在宫里,她提前在两天前向赵构打了请假出宫的申请,想借中秋节来缓和她跟潘大娘子的关系,顺便体验体验民间生活。谁知道赵构居然把得宠的张才人也丢在一边,屁颠屁颠地跟着出来玩了。虽然讨厌的顶头上司也跟在身边,却也不能减少一点潘贵妃的高兴,天知道她快闷疯了,行宫里花园的风景再好看,也禁不住天天看啊。
赵构摇着折扇,得意地看着热闹的大街,城里的高楼全都满座,整个城市灯火通明,闪闪烁烁。
潘贵妃难得有兴致跟赵构唠嗑:“相公,听说杭州今晚有一绝色景观,当初苏老在杭州任佑府时还写过一首诗吟咏呢。钱塘江的潮涌很是壮观,不知道今生有没有机会观赏一番。”
赵构摇头晃脑吟道:“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妙啊妙啊,早知道我就让人备船,带着你一起顺江直下,便可观看那壮观景色了。”
潘贵妃有些无语:“相公你也太会躲懒了,今天过节便可玩玩罢了,北方不知还有多少将士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赵构听到这个就很是心烦,就像一个人从美梦中跌入残酷的现实,一想到黄河以北虎视眈眈的金国,如今的繁华盛世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碰就碎。
潘贵妃见扫了他的兴,也有些不好意思,挽了他的手道:“相公,今日过节,提这些是我的不对,我们不想这些了,前边那里好多人围着,我们去看看吧。”
赵构虽然被扬州舒适的日子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