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1/4 页)
,放弃了继续探险之后,郝仁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继续冥想。
首先,郝仁想的就是关于这次的探险,想到了岳小龙和佟若冰说的修道的艰难,这首先想到的不是修道人的逆天行事,也不是现在修真界中的高手有多少,更不是有多少修真之人会飞。郝仁想到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个修真者为追寻天道修成正果,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修炼和寻找修炼的资源上,而自己自从开始修真以来,似乎也是这么做的,为了一些修真资源,修真者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就因为弱佟若冰和岳小龙二人所说,不这样的话,漫长岁月以后,修真者也是避免不了要化为一抔黄土。
岳小龙嬉皮笑脸的还看不出啥,这个佟若冰一看就属灭绝师太那样决绝的女子,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别的不会去想。同行的几个人好像也都是孤家寡人的样子,没听谁谈起自己的家室,只是岳小龙提到过自己的门派和自己的父亲。
“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天道与人道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想到这里,郝仁顿时再心里问了自己一句,修道以后的他,虽然也接触了不少人,可是就自己这么一个心思简单的人都开始考虑的复杂了起来。
有一说,古往今来能得道者,无不是具有崇高的道德,无欲无求,只有达到这些条件,才能够初窥天道。无欲无求才能窥天道?这个说法在郝仁看来,这就是一个假命题,谁能真的做到无欲无求,修真者追求天道,这个求可是比啥都大,寻常百姓的那些追求与这个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师尊的修行还是在世上行走的呢,很显然,这个说法不靠谱,直接就被郝仁丢至脑后。
随之,郝仁又想到了《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中说:“学道有基,升仙有梯”。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不行而至,凭空而就的,不然就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久。学道乃至修仙同样强调要打实基础,丹道曰筑基,并找到学仙修仙的梯航。否则,既无益个体生命,又无益社会人群,河车空转,徒劳无益。《道德经》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学道之基又是什么呢?现在看来,很明显,这个“基”不仅仅是指筑基,即使是现在这个社会,天地元气稀薄,筑基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能修得大神通,修成正果升仙的却是几乎没有,这一点,从岳小龙和佟若冰的话语中就能听出来。
这个“基”就有许多说法了,在净明道看来就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对此,《净明忠孝全书》中多有强调。所谓先修人道,其核心就是要践行孝道,以达至真忠至孝。
忠孝之道本于儒家。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又说:“孝子之至,莫乎尊亲。”到“以孝治天下”的汉代,有《孝经》成书流传于世。其“开宗明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道教在《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说:“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内无二心,便可为善,得为种民。”并说:“事师不可不敬,事亲不可不孝。”《抱朴子内篇》中则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全真《虚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类似的经戒言论和真仙操行在道教中不胜枚举。先贤对忠孝伦常之道不仅非常重视,而且视之为修学仙道的基础。
古今修道些许不同的是,古代的道教和佛教山门昌盛,弟子众多,许多弟子只知师父不知父母,这多是因为以前的生活条件限制,当时的天下孤儿弃婴极多,对于这些人,被道教山门或者佛门收留反而成了幸运儿。
现在这太平盛世下,当然不能向他人那样,为了一心向道,出家修行,这个恰恰违背了先贤的本意。另外,对于所谓的隐世修行,先贤也有说大隐隐于市。
孝道往外扩散说开来那涉及的可就多了。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后古人看后代会看到孙子辈甚至曾孙辈,族谱都会把后面几十代的名字中需要统一用哪一个字都想好了,就这样,我们的古人用一个“孝”几乎涉及到整个人道,也难怪那么多道经里面这么重视孝道的修行。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
虽说郝仁考虑的这些看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是归结到一起来说的话,还都是是郝仁对自己以前和以后的生活的思考,对人道的思考,对天道的思考。
自从踏足修真以来,自己的生活看似精彩了不少了,可是好像整个人也变的有些脱离了这个社会。
这个只要稍一注意就能发现,比如说钱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