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夏桑子说:“三五好友喝茶是风雅的事,我虽然喜欢,但是机会不多,平日里工作太忙,没有这样多的闲暇用来喝茶。照我看来,你们这饮茶的方式大约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也是最朴实的阶段。唐朝有个叫陆羽的人对茶颇有研究,写了一本《茶经》。喝茶发展到现代,早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俗称‘茶文化’,茶的种类也很多,喝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果要我给你细细讲来,恐怕十天半个月都讲不完呢。今日只看你煮茶,其余不讲,因为看你煮茶很有意思呢。”
“那以后和桑子姑娘在一起,可有得讲的了。”伯鱼抬起头来对夏桑子轻轻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惹得夏桑子暗自赞叹:天啦,我们那边的孩子从小牙齿就被糖给毁了,等长大成人,一般人都没有这样的牙齿了,真真儿可惜啊。
两人说着话,不觉木炭已经烧好了,有些地方烧透了,红红的,有些地方还没有烧透,照夏桑子的经验,不过一会儿就会被全部烧透的。
伯鱼站起身来说:“桑子姑娘先帮着照看一下,我去拿茶饼和石臼石杵来。”说罢,转身向茅舍走去。
看着伯鱼的背影,夏桑子感叹:今天真是幸运,看到了古人煮茶,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一会儿功夫,伯鱼拿来了一个貌似今天捣蒜的器物,样式差不多,不过是用石头做的,夏桑子在农村姑姑家看到过。叫什么“蒜臼子”,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它还有一个学名,叫石制研钵。
伯鱼将蒜臼子放在案上,夏桑子好奇,问伯鱼将这器物唤作什么?
“茶臼。”伯鱼答道。
夏桑子想,茶臼,从名字上听,一定与煮茶有关了,我还以为是捣蒜的呢。幸好没有说出来,不然肯定逗伯鱼笑话。
同时拿过来的,还有一个茶饼。有点像今天到处都在卖的七子茶饼的样子。不过没有那么大,直径七、八厘米而已,小巧玲珑。
见木炭烧好了,伯鱼用铁制火钳夹住茶饼,放在炭火上端炙烤。一面烤完了又烤另外一面,有淡淡的水气冒出来。烤到后面,水气没有了,茶饼显出很脆的样子。
夏桑子想,原来这木炭是用来炙烤茶饼的呀。
伯鱼将茶饼烤干了,放下火钳,用手将茶饼掰成小块,放进茶臼里,拿起石杵捣起来。夏桑子想,天啦,要喝上一口茶真是不容易呢。见捣茶简单,心里痒痒,便也要试一试。伯鱼将石杵交到夏桑子手上,让她捣。
茶饼很脆,捣起来感觉很爽,眼见着那些碎块渐渐变成了细小的粉末状,夏桑子见伯鱼没有叫停的意思,就一直捣着。直到茶末均匀,方住了手。
“这下可以烧水了。”伯鱼说着,将石锅放到炉子上,让夏桑子等着,自己去取水来。
一刻功夫,伯鱼手上抱着一个陶罐过来了,里面装满了水。
到了亭子,蹲下,将罐子里的水倒在石锅里面。夏桑子问这水是什么水,哪里取的呀?
“这是泉水,一处石壁处冒出来的,甘甜可口,是上好的煮茶的水。”
“旁边不是有溪水吗?我看那水也极为干净,煮茶也是可以的吧。”
“可以是可以,但是我觉得这泉水更好,况且今日桑子姑娘来了,怎么能用那溪水呢,比较起这泉水来,必竟差一些。”
伯鱼坐到炉子前,往炉腔里一点点地添松针。
炉腔里本来就有燃烧的木炭,加上松针,火力很大,一会儿,锅里的水就开始冒鱼眼泡了。
伯鱼起了身,将捣好的茶末倒进锅里,煮着。
让夏桑子添火,说要到屋子里去拿点调料过来。
喝茶拿什么调料啊?夏桑子疑惑。
不大功夫,伯鱼拿来了两个陶碗和一个木勺子,其中一个碗里盛着葱末、姜末和一些橘子皮。
伯鱼将葱末姜末橘子皮一起放进锅里继续煮。
夏桑子呆了,心想,茶里面还要放这些东西吗?真是闻所未闻呢。刚才明明没有看到种有什么葱姜小菜之类的,他这么③üww。сōm快到哪里拿来了这些东西。实在想不通,便问了。
伯鱼说:“房舍后面我辟有一小块地,种着这些东西。刚才去扯了些,洗净了切碎了拿来的。”
锅里的东西沸腾起来,慢慢成粥状。
伯鱼说好了。用木勺舀到一个陶碗里,双手递到夏桑子手上,请夏桑子饮用。
夏桑子早等不及了,心想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茶呢。费了这老大功夫,喝喝看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