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1/4 页)
军镇招募军士,他们能有伏波王财雄势大?边军与禁军轮换,将李岩的军队调到长安,为将来未雨绸缪,李林甫脸上还是那一副耸泪交加的样子,哭道:“圣人,就让为臣来承担这个罪过吧,停鱼符和敕书。废止府兵制!”
眼下没有别的法子,皇帝李隆基点头道:“李尚书之言甚得我心,府兵制已历二百年,气数已尽。不符合国情。保持下去弊多利少,废止府兵制,各位爱卿还有异议吗?”
兵部侍郎,信安王李祎环顾左右,出列奏道:“伏波王在西域练兵治民,意在收复大食呼罗珊和信德的区。估计大食也不会甘心,东西两大帝国还有一番大战,将府兵制改为募军制,增强边军的实力,应是眼下一项治国良策
有伏波王的开疆拓土的赫赫武功。有自家农庄的远比以前几倍的产出。朝中重臣纷纷点头赞同。响应者云集。
众人皆醉我独醒,忠直的弗休忧心仲仲,思索补救的法子,只有在禁军和军镇中多拨些钱粮,选择大将,精心操练,大唐才不会外实内虚。出现藩镇之祸。
伏波王李岩掌控丝路,敛聚财富无数,手下又是一帮能征惯战的虎狼之士,他在西域有尾大不掉之势,找个机会得向皇帝提个醒。
感谢元儿宝、齐天等几位兄弟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们一如既往的订阅打赏支持,你们的鼓励就是燕歌创作的动力!
249。战守之策
唐开示十七年,七月流火,正是一年酷热难耐的时候地处葱岭咽喉要地的伏波城。
通往撒马尔罕的驿道上,迁徙到西域的大唐百姓骑马牵驼,络绎不绝。
他们的脸上大都带着喜气,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大唐伏波王在西域修建了天波城。
在内地州府出了告示,贫苦百姓迁移过去,有房子有地,可耕种可做工。
年轻力壮的汉子却热烈地想着应招入伍,伏波王的大军,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以后还会开疆扩土,跟着他,可以拼出一个富贵前程出来。
迁徙的百姓一进陇右道,沿路的驿站,城镇都备有干粮医药,搭建有军帐,又有骑军一程接一程地护送。
百姓们心里有了底,越往西走。
越有劲头,遵纪守法,极有秩序,并无嘻哗,大伙儿心里明白,这是奔好日子去了。
暮色渐起,遮住了赤河河谷。
出口处是卵石砌筑的达尔古军堡,新增加了几座高耸的水泥碉楼,牢牢控抚住战俘们扩建过的驿道。
位于丝路上的达尔古军堡,以前是座驿站,军堡前是肥美的河滩草场。
这会儿放养着大群的骆驼。
马,那是商旅和迁徙百姓的,草场上还搭建着许多帐篷,供迁移的百姓暂住,袅娜的炊烟在河谷口升起,还有不少孩童在营帐间奔跑玩耍。
三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带着一群灰衣侍卫,正在巡看了迁徙百姓的宿营情况,三位女子中。
美貌端庄。
带着高贵典雅气质的是隐姓埋名的永穆公主,她左手身着灰鳞甲的娇俏的女子是冷霜儿,右边是身着袍衫,男子打扮的张若兰。
瞧着网搭建好帐篷的这一对年轻夫妻。
带着两个小孩,永穆公主快步上前,关切问道:“晚上你们吃什么?”那个丈夫憨厚,垂手躬身站立。
倒是他的妻子大方,瞧见这慈祥如观音菩萨般的夫人,上前道了个万福:“回夫人的话,军堡网派人过来。
放稻米,干肉,蔬菜,做两锅肉粥绰绰有余。”
“那就好!”永穆公主笑着点点头,这些百姓也不容易,千里迢迢。
背井离乡,只有善待他们。
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移民西域,襄助岩哥几成就大业。
山谷里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夜色。
一轮明月从河谷探出头来,巡看了一遍迁徙的百姓的宿营安置情况。
永穆公主等才回到达尔古军堡。
网走进军堡的镇将府,就听到有哭声传来,康雪儿牵着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走了过来,急急道:“元浩吵着要他父亲,将弟弟妹妹也弄哭了。”
李岩与永穆公主的孩子元浩已有三岁,生得眉眼清俊,他眼珠子一转,拉着冷霜儿的手:“娘,你给我讲了不少父亲勇武善战的事,说他得到驿传的消息,一准会在河谷口等我们,怎么不见他的踪鼾”李岩的意思小元浩假托是冷霜儿所芒,将来好有个世子的名分,也不妨碍他私下叫永穆公主为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