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1/4 页)
但是也有人认定洛阳也已经不安全了,此时北方草原已经完成统一了,中原之地必定战事不断,都城绝对不能在中原,应该迁往江南之地,那里物产丰富,并且有长江天险,绝对是易守难攻,是国都最好的选择。
虽然长安百官和权贵们众说纷纭,但是作为大唐的主宰,皇帝李隆基则是一直没有说话,而且随着青海的战败,十二万唐军覆灭,然后就是北方回纥人强大,统一了北方草原,一举成为大唐最大的威胁了。
此时,李隆基反倒是平静了不少,一时间也让长安的百官和权贵们心中有些惊愕,但是此时他们知道皇帝越是沉默,越是表明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百官也不敢去打扰皇帝。
况且此时李林甫已经重病数月了,看着是熬不了多久了,朝中的政务都是有李适之处理,但是李适之是一个腐儒,他只知道每天处理繁琐的政务,但是对于皇帝心中的想法不是很了解,于是朝野上下也对皇帝李隆基心中真实的想法也不清楚,只能提心吊胆地等症皇帝传旨。
此时,伴随着大唐时局越来越危险,李隆基的心也彻底暴躁了起来,但是他此时还在克制,他知道此时任何人都帮不了大唐,只能靠他自己。
于是李隆基在沉默了多日自后,开始出来召开大朝会,首先是安抚百官和长安百姓,随后就是打开府库,令大将军陈玄礼在长安和洛阳两都募兵二十万,守备都城长安。
这些都在众人的意料之中,这是稳定天下人心的举动,二十万大军守备在长安城中,足可以让天下人安心了。
但是,随后李隆基的举动就令百官们惊骇不已,那就是李隆基封赏了杨成和骨力斐罗。李隆基册封杨成为青海王,将杨成打下来的地方都封赏给了杨成,同时还将葛逻禄的旧地也封赏给他了,同时也封赏了骨力斐罗,并且令两人派遣使团来长安朝贡。
一时间百官惊愕不已,都在揣测皇帝李隆基这么做的目的。
第387章青海王
随着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决定做出之后,整个长安朝野顿时一阵的惊骇,百官和权贵们绝对没有想到皇帝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竟然封赏了杨成为青海王,这样就是等于承认了杨成的身份和地位了。
但是,众人惊骇的同时,也清楚皇帝李隆基做出这个决定的艰难性,毕竟此时出兵征讨杨成不现实。
尤其是西北一带的精兵已经丧失殆尽了,此时要是调集东北的精兵征讨杨成,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所以对于杨成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况且此时回纥人竟然也乘机统一了北方草原,一时有成为大唐的新的威胁了。
李隆基自然清楚这一切,但是他还清楚如果此时对杨成逼的太紧,说不定杨成就会出兵攻打长安,到时候李隆基是绝对不会放弃长安城的,那是就会令天下的唐军勤王了,但是那是必然动摇大唐根基。
此时,大唐仅仅失去了巴蜀之地,虽然巴蜀之地物产占据大唐赋税的四成,但是面对事实,李隆基虽然心中不舍,但是他还是需要让步,此时大唐需要一两年的**的时机。
在李隆基看来,此时虽然失去了巴蜀,但是大唐的国力依然不容小觑,还有江南的赋税和粮食,还有淮南道的盐,这些都是大唐可以依仗的。
同时,李隆基已经令陈玄礼开府库,取出钱银募兵了,准备招募二十万大军守备长安,这样就可以稳定天下人心,只有着二十万大军训练完毕,那么就可以确保长安城不失。
李唐对于长安城的经营已经将近百年了,长安城本来就坚固异常,同时四周还有众多州府的城池作为外围的防御城池,还有数不清的烽火台,粮食更是储备的非常充足,绝对可以固守的住。
所以此时李隆基需要一个稳定的时间,只需要一两年的功夫,他就可以在不动用其他地方的兵力的情况下对杨成发动进攻,这样他就又再夺回巴蜀之地的可能了。
所以,李隆基索性认定了杨成攻占巴蜀的事实,然后册封了杨成一个青海王的王爵。李隆基认定杨成绝对不会不识抬举的,他非常清楚杨成的性情,这样的封赏一到之后,杨成必然会停止用兵。
于是,天下人就在震惊中看着大唐的使者朝着陇右飞奔而去,同时带着李隆基的升值。
杨成也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是这个样子,在他心中李隆基是一个绝对暴怒高傲的皇帝,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但是此时看到李隆基但的圣旨之后,杨成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惊愕,但是他也清楚眼下李隆基面临的困境。
北方回纥人突然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