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页)
“既然山不来就我,那我去就山吧。”汽车行驶的速度似乎减慢了点,陈远鸣却没有移回视线,只是淡淡说道,“比起嘉禾,我还是更看好邵氏。”
费安恒摸了摸下巴,“老实说如果83版射雕能出个Vcd,我倒是挺有兴趣买一套回家收藏呢,老大,从这上面下手行吗?”
“乖乖做你的翻译,别瞎搞。”
早就习惯了陈远鸣有话留半句的做派,费安恒也不在意,悠哉的靠回了座椅上,其实他又何尝不想见见那位传奇老人呢?机会难得,就去混个脸熟好了!
由于距离不远,只开了大概十几分钟,一行人就来到了邵氏的山顶豪宅。比起自己买的4oo平米的独栋别墅,邵氏拥有的是一座实打实的庄园,占地足有几千平米,虽然还比不上清水湾邵氏基地的排场,但是在浅水湾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
在保镖的带领下,几人沿着小道向庭院深处走去,如今已经快到临近1o月,香港的体温仍旧偏高,然而在这个半山别墅里,有的是一派地道的苏州风光,整个院落都是中式结构,小桥流水、亭台掩映,把园中有画的精巧做到了极致,穿过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一间小小的凉棚出现在眼前。
当看清楚凉棚里安坐的人物时,就连一贯心态良好的费安恒都不由收敛了气息,摆出一副最为谦恭的姿态,唯有陈远鸣依旧神态自若,稳步走了上去。
“六叔好。”
有礼却不谦卑,站在那位老人面前,陈远鸣微微躬身行礼,做足了晚辈礼仪。
面前的老者坐在躺椅里,一身休闲打扮,午后柔和的日光从凉棚顶间的藤蔓中洒下,燥热尽消,只剩凉风习习,暖阳一片。像是被这怡人的天气影响,老者的眼皮微微低垂,看似有几分困倦,低低唔了一声。
“好年轻。少年仔,那边坐。”
纯正的粤语,声音也不大,带着一丝漫不经心。陈远鸣微微一笑,在旁边的椅子上端端正正坐下。
“第一次来香港吗?”
“是的。”
“香港如何,好玩吗?”
“弹丸之地,却做出了十分精彩,很有趣。”
这话钩的老者唇角一挑,却没有接过话茬,只是继续淡淡问道。“听说你是从安徽来的?”
陈远鸣这次微微摇了摇头,“公司开在安徽,我之前待的却不是那里。一直在走南闯北,下过珠海,上过北京,也跑了不少地方。”
“哦?”老者似乎终于提起了点精神,端起手边的参茶轻轻抿了一口,“年纪轻轻,就要多出门闯荡,少年仔好志气。只是那些地方,现在比香港如何?”
“不能比。”陈远鸣的声音里带出了几分郑重,“一者初生,一者垂暮。”
听到这话,一直恪尽翻译本职的费安恒就是一滞,正想怎么翻才不至失礼时,老者挥了挥手,“我能听懂,不用翻译。”
陈远鸣也笑了,“六叔的粤语我也能听懂,只是不会说。”
老者这次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国音幼时只听上面吵吵,没来得及学,后来事业都在香港,说多了白话,莫说是国音,连乡音都忘得七八。”
这说的是一场公案,民国时期在“国语”上发生过一次南北之争,就“京音”、“国音”,去尖去入之类发音问题展开过长达1o年的争辩,最终在1921年定下国语基调,然而邵爵士自幼长在上海,接受的也是英式教育,1926年就下南洋闯荡,自然不可能经历当时的民国教育。只不过邵氏早期影片面向的多为台湾、南洋市场,国语其实占了大多数,就算十几年未曾拍摄国语片,也不可能全然忘了国语如何听、说。
陈远鸣却只是点了点头,“京吴粤闽本就是一体同源,即便发音不同,书写也是能通的。多听多说,自然也就会了。”
没有夸赞或疑问,没有顺势的感慨,反而这样作答,老者移过了视线,认真的看了眼前的少年片刻,轻轻一笑,“少年人,就该有这样的锐意。”
坐在一边的费安恒嘴角抽了抽,差点没苦笑出来。他认识陈远鸣也有几个月了,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小子表里不一,也不知道心眼是怎么长的,除了老成持重就是故弄玄虚,一点也没年轻人的模样,现在反而有人赞他锐意?只是坐在旁边,看着面前一边鹤发鸡皮、蓬头历齿,另一边则风华正茂、青春四溢,他突然也生出了一丝感慨,这又何尝不是“一者初生,一者垂暮”呢……
然而现场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这一老一少聊的很慢,话题也无甚目的,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