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调兵遣将(第1/2 页)
接下来的一天,李锦吩咐顺军各部,清查武昌和汉阳两城内的民籍户口、修补城墙、囤积粮草,准备迎战清军。
又过了两天,刘芳亮、刘体纯、高一功等人带着麾下人马,从荆州来到武昌,与这里的顺军汇合。
此时除了李自敬、田见秀两人留守荆州,杨彦昌和冯养珠在襄阳,张能被留在川东,其余所有能集结起来的顺军,都被李锦调到武昌,准备进行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战役。
李锦原本想只靠自己身边的三四万军队,迎战清军,有这样的大功,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威望,能压服东路大顺军中的几个侯爵和制将军。以后顺军各部整编,自己才是毫无争议的主角。
只是现在不知道清军有多少人,其中有多少八旗满洲,万一自己身边的几万顺军打不过他们,那才真是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李锦斟酌了许久,最终决定集结所有能调动的人马,以保证这一战万无一失。
所以武昌城周围陆陆续续集结起来超过十万人马,共计磁侯刘芳亮所部马步军七千,太平伯吴汝义所部马步军万余,刘体纯步兵两万、骑兵七千,还有其弟刘体统所率兵马近两万人,其余如党守素、蔺养成、牛万才各统兵马数千。
周边顺军出身的各部将领,只有郝摇旗和已经投靠何腾蛟的王进才,没有带人过来集合。郝摇旗拥众四万,王进才更多达七万六千,兵多了就觉得李锦手中此时也不过四五万众,大家应该平起平坐,不愿意过来。
过来汇合的这些将领,人马最多的就是刘体纯,他也是陕北老义军,右营的果毅将军,知道面对大敌时,合则两利的道理,愿意和顺军其他将领一起,抵抗满清。
李锦心里看的很开,人各有志不可强求,能来的都是铁杆的老兄弟,不愿意来的李锦也不能强求,随你们去吧,只要他们不降清就行。
得益于李锦打下荆州以后,就联络顺军各部到荆州落脚,大家都把自己营中的老营家眷留在荆州,现在集结在武昌的顺军,不再像以往一样拖家带口,都是实打实的能战之兵。
所有顺军到到达武昌以后,在城外扎营,李锦也回到武昌,召集各部将领,在佟养和的总督府议事。
此时总督府院内很多地方,还有一片片被火灼烧的痕迹,现在打仗才是重中之重,这些细枝末节没有人在意。
众人都到了以后,在总督府大堂按序内落座,李锦在主位清了清嗓子,和大家寒暄:“一年多了,咱们这些老兄弟,终于又聚在一起了!”
众将也都感慨,这一年多以来,大家经历了太多,整个大顺从天上跌落到悬崖,连皇帝都死了!
李锦制止了大家的讨论,然后说道:“陛下驾崩以后,大家带着兵马老营四处游荡,在大明和鞑子之间求生存。现在咱们占了湖广几个府的地盘,可以让我们安顿老营,屯田养兵。”
“只是我们击败祖可法、佟养和和徐勇等人,鞑子肯定不会坐视我们在湖广立住脚,据佟养和所说,在武昌围城之前,他就已经派人去江南求援,算时间,此时他们估计也要到了湖广地界了。”
刘芳亮接话说道:“自从陛下驾崩,咱们向丧家之犬一样四处打粮求活,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正经的和鞑子打一仗了。这次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与鞑子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为陛下报仇,也让鞑子见识见识咱们大顺爷们儿的厉害!”
此时满清的八旗兵,毫无疑问的是整个中国最厉害的军队,巅峰期的顺军虽然不能战胜满洲八旗,但是也能和他们掰掰腕子。其他的明军、西军和降清汉军都不是顺军对手,刘芳亮这样说,还是有一定的底气的。
在大家的一片附和声中,刘芳亮问李锦:“这次鞑子有多少人马?其中有多少满洲真鞑?”
李锦摇摇头,回答道:“不知道!”
“领兵将领是谁?”
“不知道,他们从江南来,应该是多铎麾下兵马,多铎肯定要坐镇南京,应该是他麾下的其他鞑子宗室将军领兵。”
“他们到哪儿了?离武昌还有多远?”
“不知道,我让李友带人在长江沿岸打探,斥候最远探查到富池口,暂时还没有发现鞑子的踪迹。”
李锦一问三不知,把刘芳亮整的面无表情的愣着,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往下问。统兵大将对于敌情一问三不知,这还打什么仗啊?
李锦尴尬的笑了笑,对刘芳亮解释道:“之前一直在和佟养和与徐勇对战,派出去的斥候探查到富池口,也只是为了防备鞑子援军,忽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