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黄台极的计划(第1/2 页)
紫禁城之于外臣,犹如千疮百孔的筛网,密不透风亦难阻渗透。
而辽东对于建奴,虽不至筛子般通透,却也宛若自助宝库,银两一到,万物可求,无所不售。
锦衣卫虽雷霆扫穴,揪出诸多通敌巨擘,然利欲熏心之徒,犹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大明朝廷严苛之下,建奴反倒成了民众眼中的避风港,将士牺牲,百姓苦楚,似已触底,岂料还能再陷深渊?
建奴岂能夺尽寒士之裤,逼人绝境?
萨尔浒城头,努尔哈赤面色凝重,端坐主位,五大臣、四大贝勒及降将李永芳等,群英荟萃。
黄台极悄然归营,两黄旗亦星夜兼程,援军将至。
“黄台吉,你曾言攻朝鲜可令明易帅熊廷弼,今熊帅犹在,反增粮草无数,何解?”
莽古尔泰,名如其人,四大贝勒中的莽撞勇士,率先发难。
黄台极心中暗叹,未曾许此诺,却也难逃责问,遂起身请罪:“阿玛,儿臣之谋,意在朝鲜,未料熊廷弼稳固如山,请阿玛降罪。”
努尔哈赤目光如炬,审视黄台极,沉默不语。
代善适时解围:“阿玛,黄台极虽未达预期,却为我大金筹得粮草,且损失甚微,不宜严惩。”
莽古尔泰闻言,嗤之以鼻,窃语道:“区区薄利,何足挂齿。”
实则心中不满,分赃不均,怒火中烧。代善轻扯其衣,示意慎言。
努尔哈赤冷眸一扫,莽古尔泰瑟缩,随即转向黄台极:“你为大金抢回粮草,功不可没,何罪之有?”
言罢,挥手示意其起身。
“明朝对朝鲜之辱,视而不见,此举必使天下寒心,谁还敢与大明交好?”
努尔哈赤继续说道,“朝鲜李珲,屡战屡败,闻我铁蹄将至,竟弃城而逃,足见我军之威。”
一时间,厅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斗志,众人皆知,新的挑战已悄然来临。
闻此,黄台极再度拱手,言辞恳切:“朝鲜虽为明之藩篱,然已被我辈威势所震。若令其俯首称臣,岁岁进贡,纵使畏明怒焰,亦难拒我大金之威。”
努尔哈赤颔首赞许,眼中闪过睿智之光:“所言极是,此举可丰我大金之仓廪,壮我勇士之体魄。”
言罢,他话锋一转,眉宇间浮现忧虑,“然今岁之重,在于如何破熊廷弼之防,夺辽沈之地。”
提及熊廷弼,努尔哈赤不禁愁云密布,叹其如龟缩之状,难以撼动。
辽东之地,双方势均力敌,宛如棋局,一步错则满盘皆输。
明军畏北进之险,建奴亦不敢轻触蒙古诸部,彼此牵制,动弹不得。
李永芳见状,忙表忠心:“大汗,鲁家等族与辽将赵开来虽遭锦衣卫之厄,反激更多人心向大金。
臣愿修书旧友,探其虚实,为破辽沈献计。”
努尔哈赤微微一笑,虽心有不屑,仍温言鼓励:“善哉,若得此图,功莫大焉。”
心中暗忖,李永芳乃笼络明人之桥梁,不可轻弃。
“大汗明鉴,凡助我大金克辽沈者,必厚赏之。”
努尔哈赤此言一出,李永芳再拜谢恩,心中却明镜高悬,知此不过客套之语。
莽古尔泰性急如火,提议强攻奉集堡,却被阿敏以“坚壁清野,火器犀利”为由劝阻。
阿敏深知,强攻之下,伤亡惨重,非嫡系部队首当其冲,心痛不已。
黄台极则提出围点打援之策,以汉军守城之固,野战之弱为突破口,三路并进,环环相扣。
代善与阿敏闻计,皆表赞同,唯求避免莽撞行事。
努尔哈赤沉吟片刻,思绪飘回萨尔浒之战,忆起昔日以少胜多之壮举,深知强攻非长久之计,策略为上。
于是,他缓缓点头,认可了黄台极的妙计,心中已勾勒出一幅辽沈之战的宏伟蓝图。
然而,熊廷弼在辽东的一番整顿后,犹如春风化雨,各地守军火药之需得以充盈,乃至京城火药库几近告罄,堪称“库存告急,烽火连营”。
往昔交锋之初,熊廷弼一展其雷霆万钧之势,齐射之下,如疾风骤雨,直令努尔哈赤胆寒,避其锋芒,犹如“虎蹲炮鸣,声震四野,敌酋退避三舍”。
时至今日,若欲强攻,后金军力无异于以卵击石,代价之重,难以承受。
试想奉集堡之壕沟,欲平之,恐需六千人血肉之躯作铺垫,其惨烈,可见一斑。
“黄台极之策,实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