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8节(第1/3 页)
</dt>
&esp;&esp;只要朱棣不造反,只要他不倒向朱棣,自己不介意人尽其用!
&esp;&esp;李景隆接受了朱允炆的秘旨,满心欢喜地离开了皇宫。
&esp;&esp;李增枝说的没错,这是自己的机会!
&esp;&esp;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
&esp;&esp;一个让自己超越父亲李文忠的机会!
&esp;&esp;燕王的盘算?
&esp;&esp;去他的。
&esp;&esp;老子现在想要做的,是帝国一等一的大事。
&esp;&esp;至于燕王,最好是老老实实待在北京,若是耽误了自己扬名立万,耽误了李家名传千古,那你就是我李景隆的敌人!
&esp;&esp;立场,往往看一个人站在哪个位置。
&esp;&esp;而站在哪里,是可以改变的。
&esp;&esp;朱允炆不确定是不是可以改变李景隆,不过没有关系,他已经不是威胁了,至少一年内,他都需要待在广州,没有办法暗中与朱棣联系。
&esp;&esp;这便够了。
&esp;&esp;至于大明水师,李景隆负责的,不过是备份方案罢了。
&esp;&esp;成了,自然可喜。
&esp;&esp;不成,也无妨。
&esp;&esp;因为真正的大明水师舰队,已经在南京定淮门外的龙江船厂秘密启动,而直接负责人,便是朱允炆本人。
&esp;&esp; 四叔,给你要个人
&esp;&esp;翌日一早,李景隆、李增枝、徐增寿等人,在校场点了三千兵马。
&esp;&esp;朱允炆率一干亲王、大臣亲自送行,并发表了“永靖南海,护我山海”的激情演说,听得朱棣、宁王、徐辉祖等人都热血沸腾起来。
&esp;&esp;众人原以为李景隆会垂头丧气,消极对抗,毕竟所去的地方可是广州。路途遥遥不说,那地还落后,远不及京师繁华,去那里打仗,和发配真没多少区别。
&esp;&esp;可谁也没想到,李景隆竟意气风发,威武豪迈,毫无埋怨与颓废之色,撂下“不平海匪不复还”的誓言,叮嘱皇上“吃好睡好玩好”,安心等待自己的“捷报”,然后大笑着带人冲出了正阳门。
&esp;&esp;徐辉祖不明所以,看了一眼朱允炆,又将目光移开。
&esp;&esp;对于徐增寿加入南征队伍之中,朱允炆的解释是,让徐增寿代替自己监督李景隆,一旦李景隆有所不当之举,可秘密上奏。
&esp;&esp;徐辉祖对于这个解释并不完全认可,皇上摆明了是将与燕王有关的勋贵调离京师,削弱燕王的力量。
&esp;&esp;既然皇上不明说,徐辉祖也不敢问。
&esp;&esp;毕竟,自己是徐增寿的大哥,皇上认为徐增寿是朱棣的人,那又如何看自己?
&esp;&esp;接下来数日,朱允炆将目光专注在了新军之策上,亲自参与到了新军训练与相关政策的落实之中,徐辉祖、铁铉、解缙等人不断参与其中,完善着新军政策与训练之法。
&esp;&esp;八月四日,朱允炆升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宋晟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因其镇守西凉有功,封平羌将军,着令其参与新军训练。
&esp;&esp;五日,封辽东总兵官杨文东远侯,镇守辽东;
&esp;&esp;六日,调济阳卫指挥佥事徐忠入贵,进入贵州,统镇土司。
&esp;&esp;七日,调北直隶都督佥事陈亨至福建,驻扎沿海。
&esp;&esp;……
&esp;&esp;接连数日,朱允炆不是任命,便是调离了一批武将,而仔细观察地图的话,则会发现,这些人不是冲着朱棣去的,便是因为朱棣走的。
&esp;&esp;趁着朱棣还在京师,朱允炆布置了一张大网,从辽东到大同,从漠南到山东,从北平府到山海关、开平,共四十万大军,彻底封住了北平。
&esp;&esp;朱允炆一系列的调动,自然没有逃过朱棣的耳目,但朱棣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允炆一次次动作,将一批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