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7节(第1/2 页)
</dt>
&esp;&esp;恐怕这天下王朝,尚无先例。
&esp;&esp;但马恩慧没意见,宁妃、贤妃也没意见。
&esp;&esp;一些人哽咽起来,泪流不止。
&esp;&esp;相比于金钱,她们更动容于这份尊重,这份关护。
&esp;&esp;皇上,是个好人。
&esp;&esp; 后宫的资本主义小嫩芽……
&esp;&esp;医用纱布织造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使用。
&esp;&esp;织造出来,也只是 盛世的宣言
&esp;&esp;兵部主动送来的,总不能说是索取吧。
&esp;&esp;马恩慧得意地看着朱允炆,不花一文钱,便解决了初步的生产装置,扩大了生产规模……
&esp;&esp;只是这种公然“行贿受贿”的方式,让朱允炆目瞪口呆,工部这些人,也太会办事了,投其所好,不留余地,是不是该送他们去劳改了。
&esp;&esp;只是,受贿的是自己老婆,如果惹罪魁不高兴了,自己恐怕没地方睡觉了,想了想,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esp;&esp;元宵节一早,莫愁湖便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头。
&esp;&esp;皇上皇后将在这里与民共度元宵,如此盛世,自然是吸引了无数士民、商贾,一些官员也不愿错过,一大早便进入了莫愁湖。
&esp;&esp;湖边搭建了高台,高台四周笼罩轻纱,里面人影绰绰,走来走去,时不时传出丝竹管弦之声。
&esp;&esp;台子下面,有士兵正在安置桌椅。
&esp;&esp;皇上、皇后来了,总不能坐冷板凳吧,旁边再放一个小火炉,至少可取暖。
&esp;&esp;什么,内阁大臣也要来?
&esp;&esp;那安排在前排吧。
&esp;&esp;五军都督府要前面的位置?
&esp;&esp;凭什么,一群粗汉,除了徐辉祖,其他人都坐二排。
&esp;&esp;负责排位置的礼部尚书陈迪不怕得罪人,干净利索地决定了。
&esp;&esp;负责维持秩序的,除了金吾卫,还有大明安全局。
&esp;&esp;刘长阁就站在陈迪一旁,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外围的人群,有些为难地说道:“陈大人,你说皇上为何要如此大动作,这万一出点意外,可该怎么办?”
&esp;&esp;陈迪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热情高涨的士民,笑道:“刘指挥史,此事利民心啊。历代王朝,皇上无不高坐于宫廷之内,万民虽知有皇上,可也只是知道罢了。皇上国庆、元宵皆与民同乐,万民不仅知有皇上,还知皇上在这里啊。”
&esp;&esp;刘长阁看着陈迪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明白了他的意思,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刘某还不如陈大人了解皇上。”
&esp;&esp;陈迪将一张不太整齐的凳子摆正,对刘长阁说:“刘指挥史也是有功劳的,史官是不会忘记你的。”
&esp;&esp;对于大明安全局的指挥史刘长阁,陈迪颇为欣赏。
&esp;&esp;如今的大明安全局,并没有走锦衣卫的老路,运作近半年,未曾擅抓一人,诬造一案,彻底打消了朝臣对安全局的顾虑。
&esp;&esp;刘长阁挺了挺胸膛,棱角分明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淡然的笑意。
&esp;&esp;留名史册,不负平生!
&esp;&esp;陈迪凑近一些,低声问道:“刘指挥史,北平可有新的消息?”
&esp;&esp;刘长阁看了一眼陈迪,警惕地说道:“陈大人想要了解消息,可以去内阁查看北平机要文书。问刘某,可是问错人了。”
&esp;&esp;陈迪哈哈笑了起来,施礼道:“是,不应问你。哎,内阁机要文书我也看过了,燕王身体不适,燕王三卫指挥权移交朱高炽。而朱高炽却将燕王三卫的印信之物,交给了都指挥史平安。”
&esp;&esp;“如此一来,北平之忧总算是解除了。只不过,这是正月初三的文书,如今这都过了十几日了,不知新的奏报,什么时候才可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