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如日本的太阳能浴池,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发明出来,是很好的一个新产品,节能、环保,但市场不买账,卖不出去。
什么原因?它的产品定位是室内儿童浴池,用类似塑料的材料做的,带有玩具性质。
由于是新产品,价格较贵,性能不稳定,人民的收入在60年代还达不到消费这类产品的水平。
到了80年代,产品成熟了,性能稳定了,技术先进了,定位更广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上去了,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市场接受了这种产品,销售才好起来了。
技术不确定性,主要是如何运用技术语言来表达市场需求的特征,技术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战略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创新性的技术及其产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以,企业家们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会不会去进行重大的投资,敢不敢决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不少企业家因此失去商机,也有不少企业家因此血本无归。
保护性与破坏性名言“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被包括海尔的张瑞敏在内的不少企业家引用和应用。
二、创新之意(4)
破坏一个旧世界,才能建设一个新世界。
张瑞敏的海尔,当年演出了破坏性的“砸冰箱”,创新了一把,才有今天海尔产品的高质量。
一旦创新成功,能够加强和提高企业现有的竞争能力,保护企业;但同时,也是对企业现有技能和资产进行毁坏和破坏,即所谓不破不立。
受抵制性创新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排斥、压力和抵制。
习惯于原有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人们,往往不欢迎任何改动和变革,有的是触动了自己的利益,有的害怕有风险,所以,会以种种方式加以抵制。
许多人都很谦虚:“我的水平不高,我的能力不强。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谦虚:“我思想不解放,我不创新,我很僵化,我很保守,我简直就行将就木了。
”就是思想不创新、很僵化、很保守的人,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还可能指责人家。
对于我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从左和右两个方面予以指责:有的全盘否定,要我们完全回到“毛泽东时代”;有的要我们完全走到西方那儿去;抵制改革开放的人也是有的。
偶然性或机遇性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从而阻碍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其实,创新、甚至是伟大的创新往往都是很简单的,有的是偶然的。
多年前,一家酒店生意很好,一部电梯显然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
于是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
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每层楼打一个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的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恰巧被一位正在那里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打个大洞,肯定会满屋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我太难打扫了。
”“那是难免的!”专家们不屑一顾地回答。
清洁工又说:“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
”专家不以为然:“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再说也会影响收益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是我,会把电梯安装到大楼外面去。
”听了清洁工不经意的一句话,工程师和建筑师相视片刻,不约而同拍案叫绝。
于是,人类第一部室外电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新。
这种创新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中有必然。
也许,清洁工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是偶然的,但是,两位专家经提醒后决定实施,这是必然的,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行。
风险性创新者自己有风险,创新后对别人有风险,创新的过程有风险,创新的结果及其应用也有风险。
有的风险是已知的,可控的;但也有的风险是未知的,不可控的。
高新技术的创新是有很大风险的,它虽然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但也是建立在高风险之上的,它的成功率往往在30%以下,失败率往往超过70%,有时会造成危机。
原子技术是高新技术,但是,原子弹的发明对人类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