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1/4 页)
置相当典雅,且颇为华贵的大房间,呈U字形。左边是一列高背椅围绕著椭圆形的
会议桌,右边是一张私人的办公桌,中间则安置了与整幢楼相配色调的沙发,洋溢
了一种温厚、舒适的气氛。
显然,主人不在家,他为何让门开著?他知道我要来到吗?还是这幢楼等待著
的是另一位访客?我为自己的贸然感到羞赧,赶紧从沙发跳起来,把目光停在壁上
挂的几幅画,这里的主人是一个谜样的人物,我无法洞悉他的年龄、生活,甚至爱
恶,他向来独来独往。我仅能了解的,除了他待人和善、坦诚之外,就是他有一双
特殊的眼睛,敏锐而深沉,看得远,看得透。他能很俗世,也能很高超�对于好的
艺术品,他懂得追求、收藏�对于富艺术禀赋的人才,他更懂得发掘、培植。我流
连在这主人的画廊、书廊,感受著他那种胸襟与魄力所给予一个艺术热爱者的撞击
、激动。
雨不再暴跳了,它们在窗前垂成一幕珠帘,温驯地挡遮了我的眺望。我不知道
为何忽然有点焦虑�当我想取一本书来读,以便填塞在一幢大楼里独处的空旷时,
赫然发现两张靠在书柜下方的画,我停了伸出的膀子,一下了蹲坐在地上,有趣的
瞪著这两张风格互异的画。对于绘画艺术,我仅止喜欢,谈不上欣赏�这两张画之
吸引我,并非我认为好或者不好。初时,是它们那被搁置的姿态使我感到滑稽。它
们的模样是刚从裱装店里出来,歪在树干等待风干的闲散。事实,它们都是尚未裱
装,连框子也没上,甚至看得出有些儿风尘。我望著它们,竟又联想起一双流落异
乡的浪子,他们甫跳下火车,两张还稚气的脸胀满了追索青春、理想的色彩,他们
依著路旁的电杆,匆匆促促地瞌睡了。
这样的印象和轮廓,愈发牵引我向似曾相识的熟稔。我定神的凝视其中一幅油
画,它是用一块块橙红的油彩将画布涂得满满的,看似非常抽象,但作者利用几道
黑色的线条又把这整片橙红分隔得十分具象。无疑的,谁都可能直觉出那是一片被
太阳烘晒的荒原,干枯的树枝和崩裂的地缝,教人感到焦虑,甚至愤怒。可是,当
这些直觉逐渐沉淀时,仿佛有股暖流游过心底,赶走了那强烈色彩所反射给人的阴
影。这才,我发现作者在这幅画中舍弃对光线明暗的处理,是很刻意的技巧。他在
那样的炙热中,展现出一种似平面又近立体的世界。我想起海洋的壮阔,想起沙漠
的无涯,那何尝不是我在稚龄时候幻象的一个孤绝的宇宙。当我长成后,我却曾经
向往过。如今,我偶然在这画中寻到了过往的轨迹,我几乎看得见画者作画时的真
、纯、骄傲。久久,我偏过头看左边的另一幅国画,这幅和油画风格迥异的国画具
备了完全不同的技法和味道,但有种感觉告诉我,这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这幅画
的确是国画中极具常见的题材━━戏鸭图,有别的在于线条富有工笔的达练,却更
见泼墨的传神。更可贵的是画者那份追求放任、自由的心性,藉用墨笔,把两性的
和谐与爱表露无遗。适当的留白也显现画者具备的禀赋。我念著上面题的诗“沙上
并禽池上暝”,还有作者“陈平”的落款。
我惊呆了,登时跳了起来,环顾四周,我必要找到一个人,在这幢楼里,让他
告诉我,这陈平是谁?是不是三毛?是不是就是那个写了一本叫《撒哈拉的故事》
的三毛?
一个人的思维被召唤时,他会显得多么智慧和愉快,我的焦虑渐渐被这种感觉
淹没。我猛然明白了一桩事,这房间的大门全然为了我和这两幅画的见面而洞开。
我的来到或是这主人有意的安排,雨不过是种媒介。它让我来,也将带我去,去找
到我此刻迫切的企盼。无疑的,艺术品之被肯定,作者的真知是足以探索其价值的
根源。我关心这两幅画,我自然也关心画它们的人。
陈平,我知道我和她不仅仅并立在这幢大楼里,我们应该还有在于任何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