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1/4 页)
薄纸!
一捅就破的
何长缨现在所没有料到的是,这首诗在这个冬天,传遍了整个寒冷的北中国。
在茫茫大雪之中,无数的乞丐,走投无路的流民,一贫如洗的穷人,
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呐喊》,不知道大清正在和日军打仗,更不知道什么高雅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
可是他们都知道,而且迷上了这首诗词。
面对着暴肆的风雪,他们愤而大吼:“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就他娘地,就一层薄纸!”
而在鲁东的一些村落,那些大师兄,二师兄们,在表演喷云吐火的绝活的时候,也不断的重复着这首诗。
“乡党们,就是一层薄纸啊!这可是天杀星何将军说得,他在东北把倭夷鬼子杀得尸山血海,那还能说错。”
如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个遥远的记忆。
等贵贱,均田免粮,也是一个久远的传说。
那么,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
则是依然留在很多人的心里,偶尔进入梦乡。
这首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发酵和共鸣。
整个北中国,这个沉寂以久的火药桶,在这场雪,这首诗的交替下。
慢慢开始出现混乱前的征兆。
当天夜晚,何长缨一行住宿在离京城三十里,一栋修葺一新的驿站,而聂十八则是冒着风雪,连夜赶回京城。
皇上,还在养心殿候着他的信儿呢。
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陆点
聂十八回到紫禁城,面见光绪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九点。
在这之前,光绪得到刘坤一的急电,知道何长缨愿意全军跨海增援辽阳,一直担着的心就已经放下了大半。
对于光绪来说,奉天是祖宗龙起之地,如果在他手里丢失,简直让他无法面对列祖列宗。
而对于那个旅顺,在光绪看来,整个辽南既然都已经失陷,把数万大军搁在那个死地,完全就是浪费。
况且既然何长缨能凭着一万多军力,就能轻松守住南关岭,又消灭了倭夷大部分的炮兵。
把阵地转交给卫汝成,程允和,姜桂题三人,不求反攻,守成总是可以吧。
问完话,聂十八悄悄退下,书房里面只有光绪和珍妃两人。
素手研墨,然后皓腕提笔,写下这两首诗词。
“噗呲”
珍妃写着写着,自己就盈盈的笑了起来:“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这个何将军,这首诗写得可真有意思。”
对于何长缨的这首打油诗,光绪也没有多想,只是认为可能是被自己那个跋扈的五弟弄得无奈,就随口忽悠了一首。
结果自己的五弟依然胡搅蛮缠,才有了这首令人惊艳的《忆秦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这是在表决心要去山海关,然后直奔辽阳,和倭夷打他个残阳如血;哈哈,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刚才听了聂十八口诉的何长缨对《沁园春雪》的注解,光绪就心情大好。
他不是小肚鸡肠的嫉才之人,反而对天下的才子,一直爱护有加。
大清进关立国二百五十年,对汉族官员历来都是厚禄养着,这些年更甚,几乎已经是和汉人精英共治天下。
他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会有疯子放着好日子不过,去干那些掉脑袋的傻事。
而且就算也这样的神经病,也不会有几个傻子跟着他一起发疯。
在之前,光绪也只是有些神经质的担心,怕这个少年英雄被自己骄人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野心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从而毁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将才。
如果他光绪只想守成,那么有没有何长缨这样的将星都问题不大,可是在二十三岁的光绪心里,何尝不想重拾祖上的荣光?
十年前的中法大战,大清失去了安南。
现在在克什米尔一带,沙俄侵吞了大清两万平方的领土,陈兵其上,俯视耽耽的盯着整个新疆。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藩国的琉球群岛,这几年被东洋七缠八搅的成了倭夷的领土。
还有英帝国在西藏的频频小动作。
沙俄在外兴安岭一带,不断移民增兵。
这一切,让光绪看到了未来巨大的危机。
张之洞,刘永福,刘坤一,董福祥,冯子材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