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听客的惦念(第1/2 页)
铁匠赵三山这一番当街作保后,再也没有人上来聒噪。
姜旭文带着妹妹,一路赶着骡车,再次来到孤竹城外。
这两天以来,廖庭发被褫夺上将军称号,再加上令支国灭,种种变故加起来,孤竹虽然没有再度戒严,但对进出城百姓的审查力度变得严了很多。
许多原本在城内居住的外族和部分人类,只要曾经和北戎有过牵连,或者可能有过牵连,都被官府清出城外。
这些人一部分流入到周边的县城和街坊,另一部分人举目无亲,干脆便在城外的护城河堤上扎个木棚蜗居起来。
一时间,原本繁华井然的孤竹城变得凌乱起来,慢慢呈现出了衰败之象。
这些人之所以守在这里,都是觉得等北戎在令支国烧杀抢掠完毕之后,他们便会离开。
毕竟令支离他们的势力太远,而且他们短短几十年内将疆土扩张了上千里。戎人太少,当然不能尽守所有城池。
因此这些年来,他们在破掉一个城池之后,往往会直接将城内的大部分人杀光,小部分带走为奴为婢。然后只留下一座死城。
只要北戎掠夺够了过冬的资源和粮食,他们便会心满意足的离开。届时,孤竹城或许会再次回到之前的繁荣平静。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比较悲观的人被从城里赶出来之后,已经连夜收拾细软,逃往南边的燕国了。在他们心目中,也只有燕国这种大国才不惧怕北戎的威胁。
不过这种逃亡也并不是上上之选。从孤竹到燕国的关隘,数百里之遥,沿路荒野中还有凶猛的异兽。没有实力和财力的人,要么半路饿死,要么葬身兽口。
总之,当战争来临时,平民百姓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姜旭文控制着骡车,小心翼翼的绕开护城河提上的人,来到了城门。历经三次严格的检查,终于进入城中。
此时的城内官兵巡逻人数明显增多,所幸各路商人也都还在,商铺也并未关门。
毕竟被驱逐出去的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要吃饭生活过日子。
姜旭文心下稍安,赶着骡车,来到天街南段。
照例,开始收拾东西,摆放桌椅。
“姜先生,终于又见到你了啊!”
一個熟客上前,一边向姜旭文打招呼,一边帮忙收拾桌椅。
“罗掌柜好,您生意兴隆。”姜旭文连忙打招呼道。
不一会儿的功夫,人竟越聚越多,都是左近的熟客。
“姜先生啊,你可算是来了。我这几天还在嘀咕,那孙猴子还压在五指山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放出来呀。”
“是啊,你前几日刚讲到了唐僧发誓愿上西天,便数日不来。就这样断在那里,让我牵肠挂肚的。”
.......
姜旭文一一应和着,脸上笑容满面
这次来说书,他本以为来听的人会不多,因此准备的桌椅板凳也不多。没想到一会儿的时间便都坐满了。
有些人便直接从别的地方搬来板凳坐下。
姜旭文心中十分震惊于这些听客们的热情。
这便是西游记的吸引力吗?
说来也是,孤竹城承平已久,这里的人又多丰衣足食。北戎兵临的威胁只是外因,又不是内乱。改变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抵抗外敌是官军们的事情,这些人就算心慌撩乱,又有何用?还不如烹茶闻香,抱琴说书,聊以遣怀才是正理。
很快,台上桌扇俱齐,台下听客满座。
姜旭文清了清嗓子,将醒木一拍,沉声道:“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他醒木刚拍下,台下立刻便鸦雀无声。待他定场诗说完后,台下立刻响起了叫好声。
“书接上回,却说那玄奘与唐王结为兄弟后,喝了家乡一杯家乡的素酒,取了通关文牒,手拿紫金钵,正式踏上西行之路,去为那唐王求取真经......”
姜旭文在台上侃侃而谈,很快便进入了状态。正在讲述间,远处传来‘哒哒’的马蹄声。
一架华丽的马车出现在了眼前,还是熟悉的黑色的帷幕,还是熟悉的金边刺绣。
丫鬟小芸坐在马车的副驾边,对姜旭文露出了一个俏皮的笑容。
看到这架马车出现,姜旭文原本郁结的心绪终于彻底为之一振。
好呀,连榜一小富婆都来了,看来日子终于又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