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笠缴��Ψ侥靡��朔咽奔洹⒔鹎�凰担�褂跋炻糜蔚男酥拢�芑�焕础R虼颂嵝殉て诜�┑呐笥眩�绻�獬雎糜位蛘叱霾睿�欢ㄒ�堑么����乙�啻�恍��杂Χ孕谐瘫浠��
国外的药物未必更加安全有效
很多人都比较迷信国外的药,觉得国外的药治病更有效,特别是当亲友得了疑难杂症或者是罕见病时,如果国内没有治疗这些病的药物,他们便对国外的新药趋之若鹜,通过互联网在国外购买,这种行为我们称为“海淘”。针对老百姓的这一行为,我建议大家从外国购买“新”药要谨慎,无论是治疗疑难疾病和罕见疾病的新药,还是治疗普通疾病的药物都要谨慎。
国外批准上市的药物不一定有亚洲人种的试验数据,一些药物可能在不同人种间存在疗效和剂量的差异。以心血管药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为例,若想使患者心率下降20%,其所要求的血浆药物浓度,黄种人比白种人低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同样的剂量,美国人用起来刚好,中国人则可能因过量出现不良反应。当这些药物在国内经过临床试验后,这些不同将会在说明书中通过标注体现。如果使用还没有在中国上市的国外新药,很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数据,而不能获得合理的用药剂量。
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国外的也不一定更好,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比如有家长听信网络上卖家的忽悠,买了所谓的“万用药膏”“小蜜蜂”紫草膏,宝宝出现尿布疹、蚊子包、湿疹等皮肤问题都拿它来涂。但其实这个药膏在国外只不过是一支普通的户外药膏,作用相当于中国的清凉油,只限于两岁以上的人群使用,而且也不能用在有创口的皮肤上。一旦长期用在有创口的皮肤上,有造成肝损害的危险,并不像网络上卖家宣传的“可以吃的药膏”那样安全。
并且,阅读外文说明书获得相应的用药指导对于很多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而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参考,如果不能读懂说明书,对于用药的时间、剂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就难以明确。且不说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外文阅读能力,即使能理解这些外文,如果没有专业的医药学背景,也不一定能理解某些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现实中,我就遇到很多人对药品中文说明书的理解不正确,例如“顿服”是指“将药一次性服用”,不少人就理解为“每顿饭时服用”,结果一天服了三次。
很多家长对我说:“我们上网海淘也是被逼的啊!如果中国的药品能够真正安全放心的话,谁愿意千里迢迢去淘药啊!”我特别能理解家长们无奈的心情,可我还是要说,有时候你淘回来的所谓药品,它还真不是药品。比如顺势疗法产品。
漂洋过海去买“水”不划算
顺势疗法受到中国妈妈追捧多源于对中国药品的信任危机
顺势疗法的产品在中国受到追捧大约是在2005年以后,淘宝等网购行业的兴起,加之中国本土的药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很多妈妈期望能够找到一些天然的安全药物。顺势疗法的产品恰好满足了妈妈们的这种心理,在很多人不太了解此类产品的情况下,顺势疗法的产品就在中国热了起来。很多妈妈是把顺势疗法的产品当作药品淘回来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顺势疗法的产品不属于药品,不接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严格审批。顺势疗法产品作为现代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存在,在美国的超市里和保健品摆放在一起出售。
很多用了顺势疗法产品的人之所以觉得有效,大多是因为获得了一种心理安慰,心理负担的减轻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尤其是感冒等有自愈倾向的疾病,心理作用在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顺势疗法的产品绝大部分成分是水,多喝一些水对某些疾病的恢复也有益,比如感冒造成的发烧、咳嗽和有痰,多喝水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顺势疗法起源于德国一位医生的“突发奇想”
顺势疗法是德国医生塞缪尔哈内曼于18世纪创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服用少量用来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树皮后,能够出现类似于疟疾的发热。由此,他提出一个理论:那些能使健康人出现某种病的症状的东西,是治疗这种病的良药。也就是如果吃了某种东西以后,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发烧、头痛、恶心),那么反过来,当生病的人表现这些症状(比如发烧、头痛、恶心)时,就可以通过服用这种东西来治疗。比如,吃了金鸡纳树皮后会出现类似于疟疾的发热,那么如果病人表现出发热时,就可以通过服用经提取后的金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