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预防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经
没有一种药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经常有家长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咨询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人问:“一同事告诉我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宝宝从外面玩耍回家后给他洗手、洗脸、换衣服,然后再给他喷儿童型的开喉剑喷雾剂。说这是儿科医生说的。开喉剑喷雾剂能这么使吗?没病也喷这个预防合适吗?”也有人问:“宝宝的幼儿园每天晨检的时候都往宝宝嘴里喷一种叫利巴韦林的药,说是预防手足口病,安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凸显了整个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就目前的医学进展,作为专业药师,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哪种药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而上述提到的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倒会带来新的疾病(参见第018页“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不治感冒”的相关内容)。另外,手足口病有那么可怕吗?家长们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所以手足口病预防的重点在幼儿园。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患儿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出疹子的同时,患儿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只要对症护理,1~2周多数可自愈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样,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能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手足口病患儿身上表现出了高烧症状,就给患儿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2周可以自愈。
但也可能会出现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持续高烧不退,2。频繁呕吐,3。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4。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5。呼吸困难。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实际上是肠道病毒。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会得第二次,所以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的患儿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的。病毒主要是通过手口、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用心呵护,让宝宝远离尿布疹
尿布疹,大麻烦?有网友留言,说看了三四家医院,最后在我微博上搜到了治疗宝宝尿布疹的方法。我一个朋友最近也和我分享她当年和儿子尿布疹奋战的经历,说很难对付,为了保持小屁股干燥,经常要拿个吹风机朝宝宝小屁股猛吹。尿布疹真的这么麻烦吗?
宝宝红屁股,多是由于粪便尿液的刺激
每个宝宝在婴儿期都可能会得尿布疹,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红屁股”。顾名思义,尿布疹是指尿布包裹处皮肤上起的皮疹,皮疹可以是发炎发红的轻症,也可以发展成流水流脓的重症。造成宝宝尿布疹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宝宝的新陈代谢快,每日排便排尿的次数多,粪便尿液中的氨水等刺激性物质经常刺激皮肤,加之宝宝皮肤比较娇嫩,就容易导致屁股、生殖器、大腿上部等处的皮肤受到损伤,这在宝宝腹泻期间以及服用抗生素期间尤其常见。这也是宝宝长尿布疹的主要原因。
第二,粪便尿液刺激导致的皮肤发红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3天后就容易继发真菌感染,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腹股沟以及生殖器等部位,可以表现为发水疱,甚至溃破;要是合并细菌感染,则可能流黄色脓水。
第三,对尿布中的染料过敏、疥疮等其他少见原因。
尿布疹防治四部曲
尿布疹的护理和治疗只有针对病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为了减少宝宝皮肤与粪便尿液的接触时间,应勤换尿布,通常建议每2~3小时就要更换一次,或者宝宝只要拉了就要及时换掉尿布。有人会问,宝宝尿布疹是不是因为穿了纸尿裤导致的,用布尿布会不会更好?恰恰相反,布尿布一尿湿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