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民国初年福建一带有一大户人家,当家的叫王奎在福建一带做着出口茶叶的生意,当时出口茶叶和丝绸的商人都是有钱的代名词,王奎虽然称不上富甲天下,赚的钱却也几辈子不愁吃喝了。
说起这王奎祖上三代可都是清朝时期的武官,清朝末期王奎的父亲王胜更是当起了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副将,可谓是风光八面,只不过好景不长光绪年间和洋人的**战争节节失利,当时的慈禧又不能拿李鸿章当安抚民心的冤大头,于是王胜就当了其中的一只替罪羊,慈禧本要砍王胜,亏李鸿章说情才留住性命,李鸿章也清楚王胜是替自己当了替罪羊,于是求个人情把王家贬官了事。
王胜被贬官之后带着家人来到福建武夷山一代,买下了几座山头种起了茶叶,清朝的武将有个通病基本子孙较少,归纳其原因,一来是常年征战压力大,压力大就影响生育,二来经常骑马的缘故,王胜也是如此,年近五十膝下却无一子,于是纳小妾访名医,最后一位小妾终于怀上了孩子生下一子就是开头讲的王奎,不过这位小妾当时才十七八岁却因为失血过多而亡。
王胜并没有为小妾之死悲痛几分,毕竟纳小妾不就是为了给自己生儿子,小妾死了,他也就拿些银两送于娘家人草草了事。
话说这王老爷子晚年得子宠爱有加,十六多岁就让他去英国留学,那时候的留学可比现在要难多了,王奎留学后不负众望,说的一口流利的英文,硬是把茶叶出口到欧洲去了。
看着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王胜老爷子为王奎说了一门亲事就把家业交到了王奎的手中,随后没几年就仙逝了。
虽是留学的洋派学子,穿起了洋服,不过王奎还是在老爷子死后花了大价钱找风水先生在武夷山一带寻得一处风水宝地风光大葬。
对于老爷子的去世王奎有些内疚,因为老爷子还没见到孙子就去了,总也有些遗憾。
不过要孩子这事情也不是王奎能说的好的。
自己不好色,不好赌,也不好抽大烟,这钱也没地方花,没事还喜欢拿出钱粮救济一下灾民乞丐啥的。照理说也算是积累善缘了,怎奈自己老婆的肚子未见有动静。
当时身为大家闺秀的妻子李秀花也顶不住压力劝王奎再纳妾,要知道不能生孩子在当时都会被怪罪到女人头上。何况王家在当地的声望,没个孩子,这罪责也就落到了王奎的妻子李秀花的身上。
只不过王奎受了西方教育是个基督徒所以他坚持不纳妾,久而久之李秀花也就不提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军阀的兴起,导致沿海一带的省份成了军阀门的钱罐子,商人们为求自保纷纷找靠山,当时实际控制福建一代的军阀是李厚基,和王胜原本都属于李鸿章麾下,算是有点交情,于是王奎拿着大批金条亲自登门找李厚基这个靠山。
李厚基其实和王胜并没有什么交情可言,要知道王胜被贬,自己还穿着开裆裤呢,谈何交情,不过见王奎带来的金条,于是也就当时故人招待一番。
这李厚基也不是省油的灯。看你王家有钱,于是动不动就以老朋友身份上王家喝茶,说是喝茶,其实就是来要钱,一来一去,王家积累下来的万贯家财也就散的差不多了。
王奎眼见整个家已经不行了,于是把遣散亲戚家人仆人,自己带着着一些银两和妻子李秀花两人搬到了安徽和浙江交界处的一处山脉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来也怪王奎和妻子来到山中没过一年就怀上了孩子。
王奎也感慨王家有后了,上天对王家还是不薄的。
没过多久孩子出生,是个带把的小子,这让王奎和妻子乐的合不拢嘴,王奎更是给孩子取名为王成家。
取这名有两重意思,希望自己的儿子早点成家立业,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重振家业。
不过孩子到了三岁,王奎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不同,不会说话,无论你怎么教他他都不会说一句话,只是眨巴眨巴的看着你。
这让王奎感到了一丝不安。
转眼王成家已是十五六岁的人了,话是会说了,可是这智力,已经白发苍苍的王奎望着在家门口玩虫子的儿子摇了摇头。
李秀花拿着簸箕出来晒笋干,王成家看见自己的妈妈出来,一蹦一跳的跑到李秀花身边扯着李秀花的素衫撒娇:“要吃奶奶,要吃奶奶。”
“别闹,待会儿给你烤番薯!”李秀花哄道。
王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