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闹�郑�涝杜惆樵谀�纳砼浴!�1900年5月,他们终于结合了。盛大的婚礼在康敦镇最大的教堂里举行,全镇名门贵族都来参加。婚礼现场摆满了鲜花,当地报纸形容道:“简直就是一个伊甸园。”一位亲眼目睹当时盛况的老妇这样回忆说:赫尔曼和贝莉是她见过的最漂亮的一对新人。
谁也没有料到,生活中的风浪竟然那么快就袭来了。他们婚后没有几个星期,鲍林药店的波特兰市投资者被更好的投资机会所吸引,决定出售该店,而且赫尔曼也未被留用。他只得在附近的一些小镇寻找发展机会,但所能找到的工作不是收入太低,就是没有前途。于是他被迫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回到波特兰市,在一家药品供应公司做个小职员。无论职位或收入,都不能与以前的工作相比,这使他很为沮丧。在波特兰市中国城旁边的廉价公寓里,他们租了几间房间,赖以安身。
就在这廉价公寓里,在1901年的2月28日,赫尔曼和贝莉的第一个孩子,莱纳斯·卡尔·鲍林出生了。孩子是按传统方式起名的:“莱纳斯”取自贝莉父亲的名字,“卡尔”取自赫尔曼父亲的名字。孩子的诞生使赫尔曼十分高兴。赫尔曼生来就是一个重家庭亲情、富于爱心的人,一生与父母非常亲近,对自己的孩子更是挚爱有加。然而贝莉的反应却不很一样。生莱纳斯时,她只有19岁,就像所有从乡村小镇乍到大城市的年轻姑娘一样,她喜欢逛商店,泡剧场,玩公园,总之要尽情享受她在康敦享受不到的各种乐趣。然而现在,当她还来不及充分享受这一切时,就必须承担起母亲的责任,为家务所累,因此她的心情自然是矛盾的。莱纳斯出生后三年内,先后又有两个妹妹来到世上:大妹波琳,生于1902年;二妹法朗西斯·露茜尔(后来,她略去了自己名字中“法朗西斯”一词,就叫露茜尔),生于1904年的元旦。
贝莉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也许部分地正是由于这种爱,她开始对孩子们感到厌烦。她迫使赫尔曼出去拼命挣钱,自己逐步变成了一个爱发牢骚、有时甚至是感情冷漠的母亲。
贝莉难于充当母亲的角色,根源在于她自己不幸的童年。她的父亲自负而冷漠,对孩子缺乏爱心,脾气反复无常而又经常异想天开,这些给她留下了精神创伤。她的父亲名叫莱纳斯·达令,是一个只关心自己,沉湎于个人奋斗的男子,对女儿们很少过问。达令的父母是加拿大人,达令七岁时,他的父亲即撇下全家,投奔美国北方联军参加南北战争。达令的母亲一贫如洗,带着六个子女迁移到纽约州,并于1867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她的六个子女各奔东西,莱纳斯·达令流浪到新泽西州,成了一个“包身童工”,所挣仅能维持自己的食宿。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忍受不了包工头的压榨,设法逃出牢笼,一路打工,来到了俄勒冈州。在这里他最终成长为一个典型的西部人:机智灵活,贪图享乐,饮酒无度,到处游荡——一个风流、自私而又缺乏责任的空想家。
达令在俄勒冈州迈林县当上了一名农村教师。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贝莉的母亲,迈林·阿尔酋·德里拉·尼尔,她是达令的学生,出身于一个西部开拓者的世家。这个家族具有冷峻、勤劳的品格和长寿的传统。如果说,莱纳斯·鲍林有长寿的基因,那么这可追溯到鲍林的外曾祖父卡纳莱斯。卡纳莱斯是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在“沼泽狐狸”弗朗西斯·马里恩率领的部队中服役。按照家族留下的传说,卡纳莱斯在1844年83岁的时候,率领一部分子女(他共有十三个子女)迁移到西部;后来在叨高龄之时,他又返回密苏里,把留在那里的家庭成员也带到了西部。他的儿子,莱纳斯·鲍林的外曾祖父卡尔文·尼尔,按《宅地法案》在小威廉峡谷获得一平方英里富饶滩地的所有权。在这块土地上,他安家立业,从事耕耘,先后娶了三个妻子(最后一个妻子比他小2岁),前后一共生养十九个孩子。卡尔文也具有尼尔家族留恋生活的天性:当他67岁那年去世时,当地报纸报道说:“在大家以为他已经死去十四个小时后,他又活过来了,又活了好几个小时”,灵魂才与肉体分离。
19世纪70年代后期,卡尔文的女儿阿尔茜·德里拉和他的新婚丈夫莱纳斯·达令,迁移到大山的东面垦荒,但是没有成功。贝莉三岁那年,全家沦落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完全是一次偶然的运气才使他们得救:贝莉父亲在一次关于竞选结果的打赌中,以一副马鞍的本钱下赌50美元,结果赢了。一年以后,经过游说,他当上了新建的康敦镇邮递员。他建起了全镇第一家药店(属于出售秘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