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部分(第1/4 页)
不过华夏在南洋这场金融危机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发西部主要是为了扩大内需,确保华夏经济增速。因此当地道路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当地招商引资以及本土经济的发展,大哥和二哥去了西部,首先大力修路,这一点肯定不会错。
只要道路修好了,那么招商引资也就容易了。
现在大哥和二哥还没下基层,趁着还有时间,先跟交通部门和铁路部门、水利部门通个气,等到了基层后,马上从部里申请一笔专项款下去建设当地基础设施,这样能帮助你们很快获得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至于第三件事,这个跟第二件事息息相关,只要你们把当地的交通弄好了,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那么投资商自然也就懂得选择了。”杨杰这番话,确实让李昌国和李昌兴受益匪浅。
这番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包含了不少意思在里面。
李昌国现在还是中办的干部,跟部委机关的关系自然不会差,想要提前跟相关部门打个招呼,让他们给预留一笔专项资金,等到他下基层后,再下拨下去没有任何困难。(未完待续。。)
ps: 感谢‘simonkuong’、‘老干爹’两位朋友投下宝贵的月票支持杨杰!谢谢了!感谢‘白马王子只要处女’、‘少说废话’的生日红包,谢谢两位!感谢‘孤竹雨剑’兄弟的打赏支持!谢谢!
第四百一十七章 枪打出头鸟
李昌兴虽然不如李昌国,可是作为李家的嫡系子孙,在燕京城不敢说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到相关部门要一笔不大的专项转移支付还是问题不大。
毕竟李辉现在是华夏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而李峰又掌管着组织部,华夏体制内大大小小的干部,在没影响到自己本身利益的前提下,多少都要给李家一点面子,专项转移支付本来就是要下拨给基层的专项资金,给谁不是给?
靠财政补贴地方的钱,提高自己在任职当地的威信和影响力,扫清地方上对他们空降干部的抵触心理,更能赢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爱戴,这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建议。
这个年头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修路绝对不会错。
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都是能带来政绩,又能实际解决当地老百姓生活困难的举措,远比做其他形象工程要实在。
李昌国和李昌兴虽然没在基层政府呆过,可是出身官宦家族的他们,政治敏感性却不低,只是被杨杰这么稍稍的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到地方后,该从什么地方开展工作了。
“妹夫,有你为我们出谋划策,我们这忐忑的心,总算是落地了。”李昌国眼眸中精芒闪烁,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有些东西点到即止就行了,李昌国和李昌兴都不傻,杨杰给他们提示了一下,他们就明白该如何迅速开展工作了。
杨杰闻言笑着谦虚说道:“大哥过誉了。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如果开展工作。还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不能以一概全,灵活操作,总之这年头对基层政府来说,能从上面要来钱的领导就是好领导。
不说西部地区了,就连南江省的一些贫困县,很多地方财政都发不出工资,浯河那样的富裕县。教师工资也经常拖欠。所以大哥和二哥下了基层,先不要忙于调整人事,等等看看,把当地的政治环境看清楚,先做一点利民工程,树立起自己在当地的威信和名声了,再调整人事不迟。
正所谓治大国犹如烹小鲜,火候问题是关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个得靠个人感悟。我也是一点浅见,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哥和二哥海涵见谅。”
李昌国听杨杰说的有道理,笑着对李昌兴说道:“真是在基层工作过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同,我们可不能抱着燕京部委机关的心态到基层去开展工作,那会碰钉子。
以后老二你下了基层,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多跟妹夫聊聊,虽然妹夫年纪不大,但是政治目光敏锐,政治素养极高,能实际帮我们解决问题,这也是老爷子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你可不要忘记了。”
李昌兴年纪虽然比李昌国稍小,但是在机关也工作了十余年,论办公室政治,杨杰绝对不如李昌兴,但是论在基层地方工作经验,李昌兴就远不如杨杰了。
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接触到的人群不同,那么能学习到的东西也不同。
杨杰见李昌国把李松林搬了出来,心中苦笑一声,就算李昌国不把李松林搬出来,这两兄弟真找到他杨杰身上,难道他还会不管?就算杨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