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官职制度(第1/2 页)
每一等官职,虽然职位名称一样,可根据每个职位分管的领域不同,他们所拥有的权力也大不相同,也就顺其自然地而排出等级座次。
比如“牧正”和“乐正”这两个职位,虽然都是“正”之级别,可牧正既要牧养天下,抚恤百姓,还肩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乐正”一职,虽然掌管的祭祀和音乐也非常重要,可祭祀和音乐,不仅对文武百官和万千黎民来说并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对大王姜尤来说,既没有牧正抚恤天下那么呕心沥血,也没有兵正出生入死那么凶险。所以,乐正的职位不仅位列牧正之后,还排在兵正之后。
但是,八位方侯虽然掌管京城外的诸多部落,可他们的职级却不在“正、卿、尉、士”制内,使得他们在朝班中的席位稍显尴尬。
因为,济水以东,原本散落存在着八十一个小部落。后来,为了化解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姜尤在农皇的支持下把这八十一个小部落联合在一起,命名为东黎,姜尤也因此大功而被农皇封为黎王。
姜尤成为黎王后,在敖正的建议下,又化零为整,把东黎的八十一个部落重新整合为九个大部落——天阳、玄菟、满骊、高饰、柳上、索家、畎方、赤风和工巧,并在天阳部中心地区修建都城,命名为九黎城——所以,东黎便被神农和有熊等其余部族称之为九黎族。
在这九个部落中,天阳部环绕在九黎城周围,不仅为九黎城提供衣食住行,更是拱卫京畿的重要屏障,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初,姜尤本想亲自兼任,却被伶伦以纡尊降贵为由,婉言劝他把天阳部首领的职位赐予了世子姜弋。
但是,姜尤虽然年近四十,成亲也有二十余载,可唯一的儿子姜弋却还不满七岁,即便担任天阳部首领,却也无力管理。
于是,伶伦又建议姜尤为天阳部设置一个副首领,而且,这个副首领还不是专职任命于某个人,而是由九黎部族的牧正兼任。
也就是说,在世子长大成人之前,天阳部的生杀大权便控制在副首领牧正的手中。
其余八部的首领,先由每部中的九个小部落首领推举产生,再由姜尤颁发印信,予以任命后才能被尊称为“方侯”。
方侯在他们所统领的部落联盟内,与姜尤统治九黎、黄帝统治有熊、农皇统治神农一样,完全掌控着部落联盟内的黜陟赏罚和军政大权。
但是,他们虽然在各部内至高无上,在朝中却并无多少直接的权利——民政上,他们要听从牧正的管理;军事上,他们要服从兵正的命令;祭祀礼节上,他们要遵从乐正的训导;甚至,在衣食住行上,他们还要向庖正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
更重要的是,太平盛世时,他们要按时进京朝见,呈送供奉;战乱不安时,他们不仅要保证稳定的输送兵源,必要时还要随驾亲征,厮杀疆场。
如此一来,虽然朝中并没有明文规定方侯在文武列席中的座次,可在第一次会晤时,一众文武大臣互相谦让一番后,八位方侯非常识趣地坐在“四正”大臣之后,而“卿”以下的众位大臣,也就非常默契地坐在了方侯下首。
所以,从此以后,八位方侯位列“正”后“卿”前的等级秩序便约定俗成,再无更改。
可是眼下,原本一直位列首席的敖正叨坐末席,不由使得八位方侯颇感意外,局促不安。
八位方侯均清楚敖正在姜尤眼中的分量,更对敖正在治理九黎中的呕心沥血敬仰尊重。眼见敖正昨夜被贬,今日一早便坐在末席,如此人情世故,使他们心中非常过意不去。
而且,他们在敖正昨夜被贬之时,也笃定料到,过不了几日,姜尤肯定会让敖正官复原职。到时候,万一敖正把今日之事记在心上,有事没事找谁点麻烦,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伶伦等人虽然不像八位方侯这般惧怕敖正,甚至觉得论职排座,理当如此,所以他们才心安理得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知礼地把首席牧正的位置给空了出来。
如此一来,莫说八位方侯不愿贸然落座,就算他们想坐下,属于他们的俎案,现在也只剩下七个——他们之中,必然有一人暂时落空,这落空之人,总不能贸贸然去首席落座吧?
然而,仅仅沉寂片刻,敖正瞬间意识到这个问题,急忙起身招呼道:“来来来,八位贤弟,怪我虑事不周。来啊,再添个席位。”
闻听此言,大殿内稍显凝重的气氛顿时轻松许多,而八位方侯中最年长的玄菟部方侯宗先却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