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觊觎嫡位(第1/2 页)
好在凌一统非常宠爱金花夫人,觉得王平君之死不能怪在金花夫人身上,于是抱着凌云志长跪不起,痛哭流涕,百般恳求,总算把金花夫人母子留在王府。
可这件事情刚刚平息不久,董太妃却又不幸去世。
这下子,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口水又开始飞溅,有人便把王妃和董太妃一年内先后去世的不幸重新归罪于金花夫人——把她称作克死主母的丧门星。
一年之内,两位至亲至近之人不幸逝世,虽然使得凌一统痛心入骨,却并未让他乱了心神。凌一统不仅不相信丧门克星之类的歪门邪说,甚至还严密调查背后乱说之人,严加惩戒。
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尽管凌一统百般打压,可是,直到董太妃去世三五年后,时不时的还能听到一些中伤金花夫人的散言碎语。
随着岁月流逝,流言终于渐渐消散,凌一统也曾想把金花夫人扶正为妃,可皇上和宗人府当时的宗令,都以金花夫人出身卑微为由而婉言拒绝。
无奈之下,凌一统索性不再册立王妃,打算等凌云志长大后建功立业,再让金花夫人母以子贵,成为王妃。
可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凌宏志的文才武略和为人处世越来越出类拔萃,而凌云志不仅从小不爱读书,成天惹是生非,甚至还在宗学内打过老师,使得凌一统不得不重新考虑册立王妃之事。
虽然凌一统此时已经晋升为手握军政大权的武亲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立谁为妃,朝野上下即便有人不服,也不敢贸然反对。
但是,他又担心扶正金花夫人后,凌云志凭借从小胡作非为的个性,说不定会借着金花夫人的地位而产生夺嫡妄想,进而影响他们兄弟的手足之情。
因此,尽管金花夫人时不时地吹着枕边风,希望早日登上王妃宝座,可金花夫人却不知道,凌一统早已打定主意,不再册立王妃。只是,凌一统不想让金花夫人过于失望,一直不忍把话说明而已。
然而,凌云志却从来没有断绝继承嫡位的念想。
凌云志比凌宏志年少四岁,从记事时就对凌宏志的世子地位异常羡慕——从小到大,凌宏志不仅各项赏赐比他多一倍,就连丫环婆子什么的也比他多出一倍。
尤其凌宏志十岁那年,举行世子加冕典礼后,每当逢年过节,红白庆典,不管府中的大小仆役,还是朝中的王公大臣,除了对凌一统大加奉承外,便对世子爷大献殷勤。
凌云志身为庶子,虽然后来也被册封为勇郡王,可但凡和凌宏志在一块的时候,时常被晾在一边,冷眼看着凌宏志和众人谈笑风生。
所以,尽管凌云志表面上对凌宏志非常敬重,暗地里却对凌宏志充满憎恨,更暗自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获取凌一统的欢心,早晚夺取世子宝座。
凌云志虽然不爱读书,却非常喜爱兵法战策和历史典故,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训。
当他看到汉武帝册立刘弗陵的历史典故后,便利用金花夫人受宠的便利,经常详细打问凌一统的喜好厌恶,甚至对凌一统的生活习惯,也一一查问清楚,加以揣摩,不仅言行举止投其所好,对之前的纨绔行为也大加收敛,渐渐引起凌一统的注意。
凌一统发现凌云志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惊喜之余,不免也有几分疑惑,甚至猜测凌云志是不是故作姿态,表里不一,于是暗地里询问金花夫人。
金花夫人和凌云志母子一心,早已想好应对之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化解了凌一统的所有疑虑——树大自直,云儿以前不懂事,不过是小孩儿贪玩而已,现在已为郡王,自然懂事多了。
凌一统不仅觉得金花夫人所言不无道理,同时想到他童年时也非常调皮,甚至觉得凌云志和他小时候更加相像,而凌宏志的老持稳重和过于仁慈的个性,似乎更像已经过世的王妃。
如此一来,凌一统开始暗中观察凌云志,发现凌云志不仅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知书达理,面对王府下人,也谦恭有礼,甚至还不准下人称呼他的“勇郡王”,而是低调地以王府二公子的身份为人处世。
意外之中,凌一统颇感欣慰,为了让凌云志更上一层楼,特意把凌云志送进国子监,让他修心养性,增加知识阅历。
可是,凌云志进入国子监不到半年,国子祭酒张永正便有意无意地对凌一统说起凌云志组建风云会之事。
凌一统稍感惊讶,却又觉年轻人组建帮会不过是小打小闹,好像过家家一样玩乐而已,说不定还能锻炼一下领导能力,所以对张永正的诉说,含糊应付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