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页)
说罢,坐了下来。想了想,道:“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舌诊相关知识,咱们就直接看病吧。”
说着,让排队等候的最先一个病患过来就诊。
这病患是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不停咳嗽,一个老妇抱着来的,见衣着简陋,脸色憔悴,一看就是贫苦人家的孩子。
老妇坐下,没等开眼,便已经哭了起来:“太医,你看看我孙女吧,她这是怎么了?”
孙兆一看,只见这小女孩身形瘦弱,腹部膨大,面色萎黄,神情倦怠,不停地咳嗽着,咳得厉害时还喘息作呕,吐出少量清稀的白痰()。问孩子二便,得知大便时溏。
孙兆伸手过去,握着小女孩的手,感觉小手冰凉,查脉望舌之后,心中已经明了。
那老妇心疼孩子,哽咽着说道:“这孩子刚生下来,她娘就死了,所以没奶吃,只是用米汤喂养,自小就体弱多病,这次咳嗽,已经一个多月了,原想着咳两天就好的,却一直咳了这么久还不见好,昨儿个,他爹回来了,跟人家跑买卖当伙计,得了一点米粮,这才让我拿去换了钱,带孩子来看病。”
孙兆对叶知秋道:“你先前不是给文老先生治了咳嗽,效果不错嘛,这孩子也是咳嗽,你再看看吧。”
叶知秋苦笑:“我,我还不会看呢。”
“学着看,有我在,怕什么。”
“好吧。”叶知秋试着诊脉,道:“脉象好象虚而缓,是吧?”
“嗯。”
叶知秋又让孩子伸舌头出来瞧,小孩却不理,叫了一声“奶奶”,跟小猫咪叫似的孱弱,然后拱进奶奶怀里。那老妇哄了半天,这才把头转了出来,伸出了小舌头。孙永泽瞧过,心中没有把握,瞧着孙兆。
孙兆道:“这种舌色,属于淡嫰。但是舌苔已经花剥。主证为何?”
叶知秋道:“舌淡而苔剥,主气虚或者气血两虚,是生发之气不足,病患体内营养匮乏,所以舌苔生长不良,才会出现这种舌苔。”
“既然你都明白,那你辩证瞧瞧。”
叶知秋背书可以,可是具体到病案,他就傻眼了,瞧着孩子,一时不知怎么办()。
孙兆笑了笑,道:“这孩子咳嗽说明什么?”
“病位在肺!”
“孩子是米汤喂大,现在食少、便溏、腹大、面黄,有说明什么?”
“米汤喂大,营养肯定跟不上,脾胃必虚,食少、便溏、腹大、面黄,正是脾虚的表现。”说到这,叶知秋喜道:“孩子是脾虚及肺,土不生金?”
“不着急!”孙兆摇摇头,道:“还有一组症状你没有注意到吗?”
经他这么一提醒,叶知秋立即明白了,急忙道:“孩子声低气短,神疲,脉缓弱,舌苔淡嫰,这是气虚!孩子咳嗽是本标,气虚是本,而脾为生气之源,因为脾亏所以气虚,而气虚又累及到肺部,脾在五行为土,肺为金,土为金之母,本来土应当生金的,现在土虚了,生不了金,应当补脾益气,培土生金,对吧?”
孙兆愕然,转头又瞧了一眼孙奇,孙奇也是很惊讶,这孩子一点就透,而且思路敏捷,能迅速判明重点,当真是难能可贵。
叶知秋见他不说话,惶惶道:“我说错了吗?”
“没错,挺好的,就是这证。用方呢?该用何方?”
既然知道了病证,相应的用方便已经成竹在胸,叶知秋略一沉吟,道:“用参苓白术散!”
孙兆一愕,道:“这是什么方?”
叶知秋猛然想到,这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而这本书是在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二十多年以后才刊印发行的,不过,昨夜好象在孙用和的医书里见过这个方子,只是没有命名,这时候顾不得那么多,便道:“是爷爷给我的书里的方子,用人参、白茯苓、白术等为药,专门治疗脾虚湿盛证的()。”
孙兆顿时露出些许羡慕,道:“这是爷爷的珍藏,连我和你伯父都没有见过,你要好生学习才是。”
“好的!”
“既然是爷爷的方子,肯定错不了,那你拟出来我瞧瞧。”
孙奇在一旁道:“这样不妥,既然老太爷没有传给我们,还是不要看为好。”
孙兆神情有些尴尬,道:“我是看看这方子对不对,如果用错了方,那可怎么办?”
孙奇瞧着叶知秋,道:“老太爷医书记载这方子主治什么?”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