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令人沮丧的是,一个月后,当试探队结束青海的考察时,是失望地离开的。这里不仅见不到那神秘的石油湖,甚至连石油生成的条件也被否定。他们在考察报告中断言:“这一地区已无进一步考察的价值。”
只有寄希望于祁连山北麓。
9月19日,试探队到达甘肃肃州,即今日酒泉。两年前,孙健初曾来到这里进行地质调查被马步青阻挠,这次因有国民政府的电令,马步芳又在青海做出欢迎的姿态,使肃州的马家另一位土军阀马步康很客气地接待了试探队。
试探队在肃州做了休整,补充了生活用品。与青海的考察不同,肃州以西,过嘉峪关后,不但人烟稀少,而且缺少水源,为此,他们购买了八匹骆驼,以便在干旱的戈壁滩上做负重之用。
10月2日。试探队离开肃州。因为肃州自古便有石油苗露头的记载,所以这次考察的目的和路线都很明确。孙健初骑骆驼,两位美国人由于不习惯骑骆驼,仍旧骑马。史悠明因在兰州联系内地情况,此次没有同行。
他们沿着祁连山麓向西,考察所有传闻中渗出石油的地方,但都不是美国人所期望的。
十月的祁连山下已开始进入冬季。祁连主峰全为白雪覆盖,每当夜晚明月高悬时,月光射到山峰上,与雪光交相辉映,如同白昼一般。主峰虽是神女般地迷人,山下却是魔鬼的领地,晴朗的天空会突然彤云密布,呼啸的北风卷着雪花向试探队凶狠地打来,即刻,雪花又会变成绵绵细雨,落到身上,结成一层薄冰。
当我读到韦勒在祁连山下的帐篷中写就的家书时,我深切地感到,世界上再没有比地质学家更难以承担的称号,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牺牲自我的决心,没有用苦难换取收获的意志,是无论如何也戴不上这顶桂冠的。
由于是依山考察。试探队没有走嘉峪关,直到10月12日才跨过长城。孙健初找到一位蒙古族头人,送给他一块茶砖做报酬,请他作向导,带他们去石油河。
石油河是肃州玉门县境内一条由祁连山雪水汇集而成的小河,因为两岸自古便有石油从崖缝中渗出而得名。自清同治年,这里便开始有人采集石油作为商品外销,做照明和车毂的润滑用,是肃州石油产量最多的地方,因此成为试探队西北考察最有希望的目的地。
10月15日,试探队到达石油河畔。
韦勒写到:
这是一片高地,比山下的石油河高出350英尺。在高地边沿可以俯视石油河,它从河床的鹅卵石上咆哮着流淌过去。在河面以上100英尺处的高地上有一座濒于倾圮的红色小庙,以下的戈壁滩全被石油浸成黑色。
韦勒笔下的小庙,便是数年后闻名于世的老君庙。
在河边,有一座石头搭起的小房子。他们便走下河谷,去造访房子的主人。里面住着三个人,一个是十来岁的孩子,穿著极破的羊皮袄,浑身沾满了黑色的原油。韦勒说,只有用沙纸才能清除这孩子身上的油垢。这三人便是石油河畔的采油人,他们每天用长柄勺将地下浸出的石油舀出来,收集到桶里,再用毛驴驮到崖上,倒入油池,等待城里来的牛车装运到外地卖掉。
四个月漫长的跋涉,试探队终于见到了石油。他们在石油河的周围地区考察了七天,七天的考察,希望与失望相悖相存。
失望,是因为两位美国人没有找到那令人神往的石油湖——
考察队经过湟源或肃州,都曾询问过当地人士,但没有获得有关石油湖的任何消息……石油湖是存在的,这完全是可能的,但是前往这一地区考察的任何考察团都不曾提到这样一个地方,而且深入到南山开采金矿的中国人对此也毫无所知。因此,唯一可能的结论就是,或者这一报告纯属骗局,以便从赫西及其友人手中得到好处,或者是对石油河做了过分的夸大。
——摘自《本地区考察报告》
历史证明两位美国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此时,哈里·赫西已到天国。
但孙健初却感到如释重负。玉门之行,不仅补充完成了他两年前未能完成的地质调查,而且对玉门的石油资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他与两位美国人共同编写的玉门地区地质考察报告中,满怀希望地写道:
“目前已可断言,石油将出现于甘肃之西北部。”
地质家的信念
以往对1949年以前的玉门油矿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写玉门油矿要搞清楚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发的?它是民族经济,还是官僚、买办、帝国主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