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特产(第1/2 页)
甘明福回边城,不仅带了数百车关西特产,还给准岳父和岳母准备了厚礼。
就比如,他准岳父心心念念的野马小马驹。
半岁多的小野马驹,其中两匹是野马马王的后代,这回他姐共割爱了八匹。
要不是把小马驹交给了他。
野马马王准要闹出人命来。
人家对自己亲生的崽子宝贝着呢。
准岳母最爱的药酒,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给添了十坛。
送给自家准媳妇儿的,是六匹织锦坊今年新织的,色泽和花色最精美的云锦。
至于甘父和甘母,两人都不是喜好奢华的。
甘明兰就给准备了,轻薄的、厚实的、不厚不薄的,各种颜色的棉布,每种来了五十匹。
自家人用可以。
送人也很拿得出手。
再没有比棉布更实用的布料了。
火州的棉花品质很好,难得回去一趟,就想给带多一些。
为了节约马车的空间,甘明兰让人把棉花全给做成了棉胎。
各种斤数的都有。
回去套上棉布都能当被子用。
拆开也能掏出来絮在棉衣里。
粗略一数,六百多条。
此外,还给准备了成亲酒席上要用到的干果、果脯和各种果子酒。
数量多到都够摆个全城流水席的。
除了自家人用得上的,甘明兰给几个卫所的军属们准备了一个惊喜。
五百石,亩产不低于六石的稻种!
边城湖多,也适宜种稻子。
这是继高产麦种后,又一个可持续的高产良种。
想来,这份礼物卫所的将军们该是会很高兴的。
最后,在此行的行李中占据了十几车的物品,还有一万双雪地靴。
自从前年,甘露川把雪地靴这个神奇的过冬鞋子给折腾出来后,引来了各个卫所的巧匠们争先仿造。
这玩意儿一双能穿好几年,本地市场早就饱和了。
去年,河西走廊都有了雪地靴的身影。
但怀庆府和边城,还是可以推广一下的。
这一万双雪地靴,就是甘家与王府议亲的这段时间内,甘明兰下令让那些亲兵家属们抓紧时间做的。
只需搭个顺风车,一家挣个几十两。
亲兵家属们哪有不乐意的道理?
纷纷表示,为她们操持这桩买卖很不容易,卖来的银子一定要给甘千夫长分两成的利。
甘明兰让自家弟弟笑纳了。
马上要成家了,手里怎能没点养家的银子?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要说甘露川的特产,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活名片——鸽子。
不是普通的鸽子,是被训练出来的信鸽。
甘露川的四万移民里,还是陆续发现了很多人才的。
其中,就有一家人有训练信鸽的经验。
在发现甘露川有大量优质的鸽子后,主动请缨,为将军训信鸽。
一开始,信鸽只往返于哈密城和甘露川之间。
后来,训练的距离逐渐拉长,信鸽就成了各卫所之间最受欢迎的使者。
一只信鸽,价格不低于十两银。
但也阻拦不了各卫所千夫长们购买的热情。
实在是用信鸽送信,太快,太便捷了。
继鸽子蛋后,信鸽又为甘露川新增了一条财路。
这回。
甘明福带回去的二十几只信鸽,是今年训练出来,最适宜长途飞行的。
远程信鸽,有待考验。
唯一能笃定的是,同行的小金从边城飞回甘露川一定没问题。
小金出生半个月,就开始吃甘明兰精心制作的独家雕粮,加上常年被木系异能的梳理,成年后,它的双翼展开已经超过了三米,比它爹大金更威武霸气。
一个翅膀就能飞上云霄,速度更是惊人。
甘露川和边城的地面距离有三千多里,以它现在的速度,四天就能飞一个来回。
经过甘明兰一年多强化训练,人类目前使用的火器和弓弩,都轻易伤不了它。
说到火器,在熊总兵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半年前从怀庆府火器坊调来了十几名工匠。
这些工匠一来关西,听到任务内容后就傻眼了。
“要把过去只固定在炮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