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我们看得见。”姚奶奶哭笑不得道,“亲家母是真的怕咱委屈了幼梅母女俩。”
妮儿过满月时,也没见她送肥皂,趁着过年送来这个,其意味溢于言表。
田胜利接着道,“这两年才稍微好转了一些,省里也有了生产日用化工产品的工厂了。工农牌肥皂,不过三毛钱一条呢!这几条两块钱呢!一般人可真买不起。”
“宁可扯一尺布。”姚长山中肯且实在道。
“噗……”田胜利笑道,“大哥,你可真是个实在人。”
“这里面有的是妈妈和姥爷的劳保用品,一个季度发一条。”姚长海解释了一下道。
众人一副原来如此,原来不舍的用,收集起来,谁舍得花这冤枉钱啊!
亲家真是费心了。
解放初期,肥皂还不会自己制造。人们普遍使用皂荚洗涤衣服,妇女用灶膛里的草灰洗头发什么的,而这肥皂被叫“洋碱”是舶来品,正经的属于奢侈品!
当时的生活用品中几乎都是舶来品: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伞(布制伞)、洋钉(铁钉)、洋灰(水泥)、洋船(轮船)等等。
姚奶奶看着各类糕点,“亲家真是舍得啊!这得用多少白糖啊!那玩意儿可老贵了!”看着她不停地咂舌道。
在姚奶奶眼里,亲家可真不会过日子,她可算找着了妮儿娘不会过日子的根源了,女儿肖母!
姚长海哭笑不得摇摇头,每年只要他从岳母那里拿来东西,总要说上一回。
“娘,这些东西是蒸出来的,不费油。且都是粗粮,玉米面,高粱面等等做的,还有没用白糖,用的是牛奶。”姚长海笑着接着道,“这牛奶是姥爷给牲口看病时生产队给的。咱们闻不惯这个味儿,所以……”
“还有这山楂糕的山楂、桃脯都是歪瓜裂枣制的。”姚长海不遗余力地说道,“要说费劲儿,就岳母费了些手,加上多费些柴火。我多劈点儿,啥都有了。”
“行了,这些糕饼,给五叔公拿去一些,热热吃,很软和不费牙口。”姚爷爷分配道,别看不少,但架不住僧多粥少。
“这个我去送吧!”姚长山主动请缨道。
“另外各家分一点儿,都别嫌少。”姚爷爷点点头又道,“对了,这水果糖,就留给孩子们了。”
“耶……”孩子们高兴地不得了,糕饼吃不了多少,只要有糖,且糖全是他们的,就乐呵的找不到北了。
“爷爷、奶奶,还有一挂鞭炮。”姚建远说道。
“一百响的。”姚文远乐得眼睛都眯成了缝了。
这可真是意外惊喜啊!以往都是捡放过的鞭炮,能捡着一个带响的就卯死了。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
“呀!爷爷、奶奶、爹、姑父,还有奶糖呢!”姚修远打开牛皮纸,发现与众不同地糖块。
姚奶奶按着房头儿分了一分,孩子们一人抓上两块儿一分钱一块的糖,就跑了出去,显摆了。
“爹,娘,我先回房了,一会儿在过来。”姚长海可不管他们怎么分,半晌没见媳妇和闺女了。
刚才也就打了一照面。
姚奶奶摆摆手,“行了,赶紧去看看你那宝贝媳妇儿和妮儿吧!俺没有亏着她们。”
“娘!”姚长海拉长声音道。
众人抿嘴偷笑,姚长海在众人的打趣眼光中,狼狈了离开了上房。
“妮儿,爸爸回来了。”姚长海人没到,声音先到了。
“嘘……”连幼梅食指放在嘴边。
“你怎么下地走了。”姚长海大惊小怪道。
“嘘……”连幼梅瞪他一眼道,“小声点儿。”
姚长海搀扶着她上了炕,盖好被子。
“不是说坐月子不许下地吗?”姚长海板着脸数落道,“她妈,你怎么不听话啊!”
“再躺在床上,我都生锈了。”连幼梅笑道,“长海,放心吧!只是在屋里活动,没关系,不着风的,活动、活动有好处的。”
“我说不过你。”姚长海甘拜下风道。“你别累着了。”
“走两步哪里就累着了。”连幼梅无语道。“妈妈说这样对身体好。”
得!岳母大人说的,姚长海更没有‘怨言’了。
“妮儿又睡着了。”姚长海坐在炕沿上,探头,看着妮儿双眼紧闭睡的‘香’着呢!“这小家伙,这么能睡。”
“娘说,能睡才长得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