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掌控前端的市场销售渠道,成了TCL从那场危机中得到的最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1999年,TCL发起国际化的第二波攻势,在东南亚、中东、东欧、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以推广TCL自有品牌产品为主,并逐步形成完全自己掌控的销售网络。
越南市场18亿元亏损,促使李东生转向了欧美市场
越南是TCL集团国际化的起步之地。1996年TCL兼并香港陆氏公司时,把陆氏在越南的彩电厂也一并拿了过来。1999年初,TCL集团经过三个多月的市场调研后,将越南确定为其在海外开疆拓土的第一站。TCL在越南投资超过亿元建成的生产基地,包括一条年产量约在50万台的彩电生产线,一条年产量30万台的数码影碟机生产线和一条电工产品生产线。在进入越南18个月、亏损18个亿后,阳光驱散了梦魇,TCL在越南开始止亏。到今天,TCL在越南已占有18%的份额仅次于老牌家电索尼,后者在越南没有设生产基地。虽然占有率达到18%,但是弹丸之地的越南市场毕竟规模有限,其全年的市场容量还不及广东省的1/4。依靠产量规模发展的家电企业显然更需要一个容量更大的市场作为支撑。其实,TCL的真实目的,是借越南这个跳板,一下子切入东盟市场。因为根据东盟的规则,原产地是越南的产品出口到其他东盟国家理论上不会存在任何壁垒,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TCL在这方面的作为乏善可陈,TCL在越南市场的产品出口到东盟其他国家的数字几乎为零。
其后,TCL又尝试着征服印度、菲律宾、印尼和俄罗斯市场。这种试验一直持续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果。2004年,TCL自有品牌彩电出口达305万台,销售收入达亿元,在海外新兴市场的销售利润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过40%,战略OEM业务也取得170万台的销量,同时还带动了TCL手机、视听产品、空调等多元化产品的出口,被索尼、三星、LG等国际大品牌认为是在新兴市场上强劲的竞争对手。但是,李东生明白,要实行真正的全球化战略就不能只在第三世界转悠。李东生的目标是做一家世界顶级企业。
2001年,在纪念TCL成立20周年的时候,整个庆祝过程充满了灰色的气氛。国际化并没有给庆典带来亮色,相反,其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笔业务———在越南彩电制造业的投资形成了比较大的亏损。当时TCL投资的产业超过50%的项目是亏损的。幸运的是,由万明坚领导的TCL移动通信公司为20周年庆典抹上了明亮的颜色,这一年TCL的手机业务取得了130多万台的销量和30亿的销售收入———数亿利润。这算是TCL集团遍地插柳的产业布局中取得的最好成果。李东生的“反思20年”讲话在集团内外广为传播,其中提到,TCL战略的缺失导致集团发展的盲目扩张,许多项目失败得很可惜。李东生特别提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话机生产企业后,TCL却失去了通信系统制造业的机会。李东生总结了TCL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的四大差距,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二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团队职业化水平不够,四是国际化经营能力有待加强。为了弥补这四大差距,李东生最终选择了跨国并购,以期一石二鸟,既能迅速提升技术、品牌与市场能力,又能借牌出海,在欧美市场的后方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或许就是越南市场18个月亏损18亿元所换来的认识。
一场真正的危机
TCL全球化的资本是有大把现金。当这个资本的源头国内业务也坠入亏损的边缘,TCL的危机也就逼近了。TCL的跨国并购,不只是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成果,而且正在大幅度蚕食TCL在国内的地盘。TCL集团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亿元,前三季度亏损总额达亿元,现金流亿元。2002年的时候,TCL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三,在国产手机中排名第一,2005年上半年,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滑到第九名。
全球化的失利把TCL先前所积累起来的国内市场上的优势一起给葬送了。2003年李东生还反复申明,TCL手机三年后进世界前五的雄心,现在变成了三年后在中国市场上的排名快滑出前十了。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是个流行“生鱼片理论”的地方。新产品推出的时间和频率大大缩短。只有那些能够形成技术壁垒的公司,才能避免与竞争对手形成你死我活的肉搏战,才能在市场价值的新空间中,活得有滋有味。在市场快速翻新的今天,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