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另外一个朋友就职于一家大银行,他们部门的总监,领导着四个分部,这四个分部的头头都自成一派,形成比较明显的四个派别。他是总监的助理,级别上却比那四个头头低多了,要听命于他们。加入谁的派系,都为难。不加入,又什么好事都轮不上,而且他常常成为小道消息毁誉的对象。高高在上的总监却不理不睬。工作上的合理性、有效性,让位给了扯皮、观望和小算计。这位专业不强的总监,可能喜欢下面有点事,这样向心力可能更强一点。以前封建帝王为维系孤家寡人的统治,常常有意挑起所属大臣的相互攻讦;时下有些官僚对业务不精,但对调理人却分外热心,让属下相互间疙疙瘩瘩,唯独感到跟他的关系密切。这种搞“政治”的人,内心多有着难以言明的贫弱,不敢敞开来对人,只能躲在烟幕后面充大个。中国的企业每每败给竞争对手的不多,更多的是败在自己内部沟通上。这不,我这位很有潜力的朋友,也不得不另外思谋出路问题了。
曾国藩上升到了高处
曾国藩执著人生,入世甚深,权谋娴熟。关于沟通,他有过一个感悟,读来饶有兴味:
我自信是个老实人,只因为阅历仕途,饱经事变,大略学些计谋权变之术,自己学坏了。其实这些方面远不如人,只是惹人笑话,教人怀恨,有什么好处?近日猛然醒悟,一味向平实方向努力,将自己老实的本质还本来面目,恢复固有。纵使有人以巧诈来对我,我仍以浑含应付,以诚愚应付;久而久之,他会改变态度的。假如勾心斗角,表面接近,而内心有隔阂,那么相互报复,将是无止无休的。
宦海中几起几落,曾国藩终于上升到了高处。有了傲人的高度,他可以以自己的真性情示人,而获得认可和追捧。那么当他在下降的过程中,或是在上升的初起时,他又是怎样与人交流的呢?那时他也曾因时因地变换着“老实的本质”之外观,以便让不同景况中的人能够接受和认同。于是,他也不能免俗地与人“勾心斗角,表面接近,而内心有隔阂,”甚至相互报复。经历过人间冷暖和官场沉浮,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诚实的价值。他谆谆告诫儿子,切莫走他的弯路。
曾国藩上升到的这个高处,飞鸟能够造访,生命能够蓬勃,却再也不能造就位极人臣的曾氏后人。正应了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的宣言:
“人和树不就是一理:———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
尼采的话不难在现实中找到注脚。很多次,在海鑫集团历尽艰辛完成一件大事后,前董事长李沧海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他在一张随手写的纸条上留下了这样的话:不希望儿子搞企业,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累!单纯肉体上的疲累,不会让这位铁汉子这样决绝。那是心累呀!那是灵魂深处的泣血,那是人性的挣扎!
坦诚是本,也是术
再纯洁无瑕的人,也无法做到在商务谈判中毫无矫饰,在讨价还价中毫无虚言。而在林林总总的商人中,人们往往愿意选择诚实的人做交易或合作。于是,交际中是否诚实,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牌。树品牌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高层管理者,如何既能与人有亲和力很强的个性化沟通,又能不改诚实的本性呢?
我刚加入四方公司时,常有惊愕之感:董事长邓质方往往在公开场合谈论一些内心的感触;无论与公司内部的人还是与合作伙伴交流,总是能直奔主题,不绕弯子,毫不隐晦问题;与个别人交流的话语,在公众场合脱口而出;一位高层经理向他反映他对一件事情或某个人的独特看法,他会立即把相关的高层经理找来,大家坐在一起交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沟通:人乃是一座桥梁(2)
经过一段时间,我才明白,坦诚不只是一种坦荡荡的人格写照,更是一种高超的管理技巧。坦诚也只有成为一种术,才有了其现实的生存能力。作为立身之本的坦诚,是哲学和道德学的对象;作为立身之术的坦诚,则是商人感兴趣的东西。
一个老板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在内部人际关系上,不愿意所知悉的事情超越和限制他的本性。比如,他不会因为张三对李四有很大的意见,而在处理事情时有所顾忌。总要有人不高兴,还不如当面说清,如果反映问题属实也好就地解决。而且,坦率的言谈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会吸纳出许多宝贵的资讯。坦率,通常并不会使人失去什么。人们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一个一己诚信品牌建立的步骤。坦率,本小利大,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