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1/4 页)
袁育才不知道这件事情,当然不会全面布控抓捕叶思文,叶思文完全可以大摇大摆的通过灵山卫辖区,想去日照也好,想回济南也好,完全根据他自己的喜好。
待叶思文发觉并没有人围追堵截自己之后,立刻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袁育才都不是好东西,他麾下的士兵更不会是什么好鸟,自己跑出来的消息,多半被那些失职的士兵隐瞒了下来,灵山卫上层军官,恐怕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吧!
既然没有围追堵截,叶思文也就不再担心了,他大摇大摆的在胶南城里换了一身衣服,然后买了一匹好马,紧接着,他拿着买来的通关文书,顺顺当当的出了灵山卫的辖区。
出了灵山卫辖区,叶思文却犹豫了起来,自己是应该去日照,立刻调动在当地的虎威团剿灭袁育才,救出石金峰还有千千万万被袁育才奴役的无辜之人?还是应该回济南府,利用政治手段,一举把袁育才的罪恶军官集团毁灭?
决定只在电光火石之间,叶思文策动马鞭,大吼一声“驾!”,胯下的马儿便向济南方向飞奔而去。
尽管叶思文很想立刻救出石金峰,但是他思量再三,他知道,决不能让自己的私人感情左右他的判断,尽管去日照调兵,简单快捷,却达不到他预期的效果。
叶思文要的,不是袁育才的人头,而是袁育才身后的军户制度,大明的三户制度,在大明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叶思文需要一个突破点来打破这个制度,而袁育才,就是这个突破点。
叶思文要效果是,在山东境内,废除军户、民户、匠户这种呆板、禁锢社会生产力的不良制度,解放山东的生产力,给老百姓一个自有选择职业的权力。
叶思文的目的是,让山东境内的百姓,人人平等,他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有公平的工作、学习、成长的机会。
要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制度,需要时间,需要勇气,更需要运气,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一个不小心,甚至会造成山东的动荡,继而波及整个大明帝国,最终结果,大明帝国将会轰然倒塌。
到时候,即使是叶思文这个拥有先进大明人三百年的头脑也不能力挽狂澜。
但是,不改革也不是不行的,因为大明帝国现在如同一个日暮西山的老人,若是不给这个垂暮老人注入新鲜血液,这个垂暮老人恐怕永远也不会焕发生机了。
所以,为了宏大、高远、危险目标,叶思文必须抛开一切私人感情,一步都不能走错,因为一步走错,步步都会走错,最终导致山东新政失败。
君不见,历史上的改革维新,鲜见成功,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叶思文知道,斗争,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他和袁育才的斗争,更是和整个大明社会机制的斗争,甚至可以说,这是叶思文和朱元璋的斗争,朱元璋建当初立了大明的社会制度,而叶思文现在的目标是要打破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两人不是对手,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被打破,就是向这种制度发起挑战的人身败名裂。
在大明历史上,和朱元璋做斗争并不只有叶思文一个,前朝张居正,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他高调的向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发起挑战,但是他失败了,而失败的代价是,开棺戳尸,家破人亡,身败名裂。
现在,叶思文继张居正之后,再次站在了朱元璋的对面,叶思文和张居正不同的是,叶思文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以,叶思文会是胜利者,会笑道最后。
五天之后,叶思文回到来了济南府,叶思文回到济南府之后,立刻招来自己的几个心腹手下,开始有条不紊的做对付袁育才的计划。
叶思文麾下的幕僚的效率极高,只用了一下午,便把计划做了出来,当天夜里,虎威团大队人马便在马跃和谢威的带领下开往了日照府。
在山东,虎威团是叶思文唯一看得起,也能随意调动的部队,不过他不能坏规矩,每次动用虎威团,都是要按章缴费的。
叶思文深知袁家寨防御的严密,若是智取失败,那么就只能强攻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叶思文花大价钱,把整个虎威团全团都拉了出来,什么大炮炸弹都带上。
叶思文相信,有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在手,就是二战时期的军事堡垒都能攻破,更别提土木结构的袁家寨了。
回到济南府的第二天,正好是冬月二十五,是叶子明满一百天的日子。
山东巡抚